礼赞二十大 非遗共传承|“木刻年画的那些事儿”水印木刻讲座
为了让大家了解传统木刻年画的魅力,增强手工艺学子的创作积极性,12月5日上午,浙江艺术职业学院2022年度青年教师科研团队-传统木刻年画课程化研究与成果传播团队开展讲座活动,手工艺学院民族传统技艺教研室专任教师高迅主讲《木刻年画那些事儿》。
讲座伊始,高迅以“年”字组词为插入点,讨论了各项新年活动,营造了红火的新年氛围,并从国家广电总局主办的电视剧《山海情》中的年画展开介绍。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
木刻年画的题材分为神像类、祈福迎祥类、仕女娃娃类等等。木刻年画的使用场景有门画、中堂、条屏、贡笺、灯屏画以及其他杂画等等。鉴于年画种类丰富多样,高迅重点介绍了门画这一场景,并对开门神的发展史进行了详细解读,介绍了近现代以来的门神,如神荼、郁垒、钟馗、赵公明等。
年画门类繁多,诸多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而年画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明显的地方特色。高迅以杨柳青木版年画和桃花坞木版年画为代表展开介绍,接下来,他讲述了木刻年画的制作工序和技法术语,以及展示了一些作品。通过这些作品让手工艺学子进一步了解了木刻年画的魅力所在。
我院师生在浙江美术馆持续开展各类手工艺活态体验活动宣传非遗文化,以民族传统技艺研究所陈沁杰老师所带领的团队在各项教学研究上也无一不展示出学院对木刻年画的传承与发展。木刻年画的拓展应用有建国后新年画,年画展,年画的产品设计,海外的传播融合等等。中国年画对外传播融合对日本的"浮世绘"产生了重要影响,被海外媒体誉为"东方古艺之花"。
此次木版年画讲座,同学们拓展了有关水印木刻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开阔了艺术视野,提高了人文艺术修养。作为木版年画的传承人和见证者,如何让民俗得以传承,重点就在于创新和融合。民俗文化能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才是创新中的传承。本次讲座,为民族传统技艺以及其他美术类专业同学的学习添砖加瓦,也为民俗文化的传播拓宽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