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艺动态

让未来乡村更具“艺术范”,我校舞蹈学院与淳安县文昌镇深入推进“联村共建”工作

出处:舞蹈学院  文字:严佳倩  图片:廖可璇  编辑:郑吟  时间:2024-10-30
字体:放大 缩小

10月23日至24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红舞先锋”志愿服务团一行抵达淳安县文昌镇,在中心小学、河西村等地开展联村共建工作。

为坚持和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省委教育工委“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工作要求,今年8月,我校舞蹈学院党总支与淳安县文昌镇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双方将依托入选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红舞先锋”志愿服务团师生力量,聚焦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需要,共同致力于以舞态赋能乡村振兴,让未来乡村更有“艺术值”。







在文昌镇中心小学,团队成员实地调研学校艺术教育开展情况。文昌镇中心小学校长项兴洪介绍,镇小现有在校生110人,学生们艺术兴趣浓厚,积极性、好奇心都很强。学校先后开设了绘画、舞蹈等兴趣小组。但由于生源少,师资力量薄弱,课程缺乏指导和规划,存在系统性不全、连贯性不佳等诸多问题,一直没有形成优质艺术教育作品,无法满足农村学龄儿童艺术教育启蒙的高需求。

了解情况后,团队成员立刻深入实地,为同学们上了第一堂“浙艺牌”舞蹈基础课,并送上30套冬季舞蹈鞋服。在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和欢声笑语中,老师们边教边了解,为今后镇小的舞蹈作品编排、启蒙课程设计、原生师资培养等工作打基础,与同学们约好了许多个“下一次”。




在河西村,团队成员走访了村文化礼堂、村展览馆等地,探访了民间技艺传承人,深入了解河西村历史文化脉络、民间技艺传承及村晚、村歌会等文化活动举办情况,充分萃取地方文化基因。 


图片2.png

    

在与村两委班子座谈中,河西村党支部书记卢秋英谈到,基层文化建设存在“丢失主心骨、文化不耐受、千村一面”等痛点,匹配难、生根难、持续难,希望通过此次共建得到高校助力共同推动基层文化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座谈中,团队代表详细介绍了未来一年联村共建工作的规划和重点,将通过“萃取文化基因、定制舞蹈形态、产出在地作品、赋能地方文旅”的工作模式,聚焦“出作品、授技能、建社团、助文旅”的工作思路,扎扎实实推进联建工作,真正为未来乡村建设赋能。




近年来,舞蹈学院深入开展联村共建工作,已为湖州市德清县前溪村完整复建出已失传的中国最早古典舞《前溪歌舞》,在当地生根并受到赞扬;提取绍兴市地方文化符号产出作品《脚划船》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优秀创作奖等,有关工作实绩广受好评。

 

4a83a629bcfd5c84a74144d256e1bc0.jpg

前溪歌舞

 

s_6383704483034133065589640.jpg

脚划船

 

af6aaf61bef10f242b0308aa5e0c3ed.jpg


此次与文昌镇的共建活动是一次新的尝试。舞蹈学院团队将在建设周期内,一方面创作定制的高质量艺术作品,传授相关技能,协助基层建立舞蹈社团和工坊,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团队将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上好“大思政课”,引导师生深入理解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激发其参与建设的热情与意志,将乡村塑造为新型艺术职业人才培养的新阵地。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我校当选全国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理事单位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