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俊 舞苑竞风流——记我校首届舞蹈表演班
1960年,成立三年的浙江歌舞团,舞蹈演员青黄不接,来源困难;1959年又成立了杭州歌舞团,也需要补充舞蹈演员。根据这个情况,省委决定浙江省戏曲学校增设音乐和舞蹈专业,将学校更名为浙江省音乐舞蹈戏曲专科学校,并立即开始招生,当年九月一日开学;1961学年又新招一个班;1962学年下学期两班合并,分男女班授课。
该班的培养目标即是为适应本省相关表演团体对舞蹈表演人才的需求,培养专业水平较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舞蹈表演人才。
课程设置除正常的政治文化课之外,专业课有: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芭蕾舞基础、中国民间舞、毯子功、剧目排练、音乐等。由于当时有“一专多能”以及向“乌兰牧骑”学习的倡导,该班还增设一定的声乐、器乐以及戏曲剧目课程或业余练习,丰富了同学们的艺术营养。曾有人赞称该班:“善舞、能演、会唱、可奏”。特别是1965年学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之后,明显地提升了舞蹈形象的塑造能力和表演艺术修养。
剧目排练课是综合实践的重要环节。该班的排练课有一个主要特点,即学排的舞蹈种类、数量都比较多,让同学们不但有良好的专业基础,而且善于应用专业基础,成为真正“会跳舞”的人才。同时,每学期都有校内外的舞台表演实践;1965学年曾到农村、海岛为农民和部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演出实践,增长了见识,丰富了舞台经验。最后一学期赴省市歌舞团实习。
经过几年的寒窗,几年的苦练,浙江省舞蹈专业首届学生毕业了!
同学们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圆满地完成着各个舞蹈、舞剧的表演任务;而且在全国“样板戏学习班上”,我们同学的专业表现每次都堪称佼佼者,在浙歌上演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草原儿女》《沂蒙颂》,包括同学参与编导、导演的原创的舞剧《东海小哨兵》《鉴湖女侠》以及杭歌演出的《小刀会》、温州演出的舞蹈剧目,都是由六六届同学分别担纲主演或领舞;同学们所在团体也曾多次出省巡演、出国访问、赴广交会演出等等;还多次参加全国、华东或全省的舞蹈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此外,有的同学做了舞蹈编导或导演,创作和导演了不少优秀作品。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的同学顺利转岗,投入教学或群文战线,依然卓有成效的从事着舞蹈工作;还有几位同学后来分别担任了相关领导工作;也有的选择了其它工作,但依然续写着精彩的人生。
从开班到现在,转瞬之间,六十多年过去了!
退休以后,有些同学依然围绕着舞蹈艺术,分别担任总导演、赛事评委、老年大学老师、考级考官、舞台总监等与舞蹈相关的工作。
特别要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愈加浓厚。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关注;同学感恩老师,看望老师成为常事;而同学之间依然情同手足,互相关怀;大家若隔段时间不见,必互相牵挂,虽有微信联系,但每年还是要举办多次师生聚会,拍照留影做相册;有时会在微信上发些同学青葱岁月的照片,总能让人进入深深的回忆~回忆那同窗共练的故事,苦而丰彩的芳华,体味这温馨美好的夕阳!
正可谓:无悔经年冰霜苦,宛若梅花香彻透!
作者系我校离休教师管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