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师生代表赴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最深切的缅怀”清明祭英烈教育活动
春风拂面,暖阳沐心。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根脉,4月3日上午,我校师生代表170余人赴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最深切的缅怀”清明祭英烈教育活动。
庄严肃穆 缅怀英魂
清晨的阳光洒在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前,广场上的气氛庄严肃穆。我校师生代表整齐列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庄重举行烈士公祭仪式。随着《献花曲》悠扬的旋律缓缓响起,学生代表步伐坚定地走向烈士纪念碑前,将满载敬意与哀思的花篮缓缓敬献。党委书记薛亮与校长施俊天神情庄重地整理着花篮上的挽联,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全体人员肃立,向革命烈士行三鞠躬礼,每一次鞠躬都是对革命先烈们英勇事迹的深刻缅怀,更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精神的崇高致敬。
仪式结束后,师生们集体瞻仰了烈士纪念碑。高耸的纪念碑巍峨挺立,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大家静默地围绕着纪念碑,每一次驻足、每一次凝视,都是对英烈们不朽功绩的深深致敬。
追寻足迹 传承精神
师生们走进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展厅,踏寻英雄们走过的足迹。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饱经风霜的文物,都在无声述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纪念馆《浩然正气垂青史 浙江著名革命烈士事迹展览》共分六个单元,集中展示了浙江自辛亥革命时期以来直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400余位烈士的斗争事迹。展览收集了1000多张图片300多件文物和复制品以及众多的艺术品,运用了雕塑、实景模型、沙盘、多媒体等各种现代展陈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先烈们的浩然正气和丰功伟绩。
大家在展区前驻足沉思,仿佛穿越时空,与先烈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通过这次参观,师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精神的内涵实质,也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心决心。
以戏育人 传承信仰
活动期间,全体师生还参加了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举办的“最深切的缅怀·2025”清明祭英烈主题升旗仪式。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人员肃立行注目礼。升旗仪式后,一场融合了诗歌朗诵、集体合唱、情景剧等多种表现形式的文艺演出拉开帷幕。
我校戏剧影视学院的25名学生带来了原创情景剧《信仰的力量——陈望道的故事》,以翻译《共产党宣言》感人故事的情境再现,生动展现了陈望道先生的坚定信仰和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的光辉形象。节目以情景再现和人物对话的形式,将现场观众带入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沉浸式感受真理的力量与信仰的传承。
作为该剧导演,戏剧影视学院台词教师、中专教研室主任姚春宏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在创作过程中,她注重革命史实还原与艺术表达的平衡,通过细节刻画增强故事感染力,使陈望道的形象更加鲜活。作为学院的保留剧目,兼具艺术性、教育性与社会性,既提升了学生的表演专业素养,更通过红色题材深化了思政教育,让学生在沉浸式参演体验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希望通过沉浸式表演,展现陈望道在黑暗年代坚守信仰、追求光明的历程,并以此激励当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姚春宏说。
铭记历史 创新传承
站在烈士陵园中,凝视着那一张张永远定格的青春面庞,戏剧影视学院戏剧表演1班的谢佳娴同学内心感慨万千。她在剧中扮演了一位六十年代的女大学生,这次排演经历让她更加深切地体悟到了当下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身为艺术专业的青年学子,铭记历史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创新之法传承红色精神。我们要借戏剧舞台让历史故事震撼心灵、直抵人心。先烈们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这启示我们:艺术创作不能止步于流量和形式,更要坚守文化担当。我们要把个人艺术追求融入时代发展,用年轻化的表达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这才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
此次清明祭英烈教育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和缅怀,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信仰的重铸。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也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决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告慰先烈英灵、铸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