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项目入选第五届“梨花杯”全国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优秀成果
6月6日至7日,第五届“梨花杯”全国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在山东艺术学院举行。经地方推荐选送、现场入围展示等多轮评审,我校选送的越剧《九斤姑娘·相骂本》和昆剧《牡丹亭·寻梦》双双入选优秀成果,荣登颁奖舞台。
15所院校的20个作品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第五届“梨花杯”全国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优秀成果汇报演出。京剧、昆剧、蒲剧(蒲州梆子)、越剧、豫剧、粤剧、吕剧、锡剧、柳子戏、山东梆子、湖北越调等精彩纷呈的戏曲艺术在山艺大剧场进行了现场展示。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建华,山东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温暖,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程守田,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以及社会各界和师生代表观看了演出。
我校戏曲学院团队入选的2个优秀项目,分别由2019级浙江小百花戏曲表演订单班陈可心、周润琪和2020级永嘉昆剧团戏曲表演订单班王禾渺演绎,良好展示了校团协同育人“科班制培养”“实战化成材”的高质量育人成果。
入选优秀作品展示
越剧 《九斤姑娘·相骂本》
参赛选手:陈可心、周润琪
主要指导老师:周伟君、苏苏、张聿
昆剧 《牡丹亭·寻梦》
参赛选手:王禾渺
主要指导老师:耿绿洁
在7日上午的戏曲教育教学研讨会上,我校党委书记薛亮作为全国职业艺术院校唯一发言代表,以《传承梨园薪火 永葆戏曲青春 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戏曲人才培养新使命》为题,围绕“现代学徒制”“行业共同体”“新演艺形态”三大关键词,分享全过程育新苗、全行业聚资源、前瞻性促改革的人才培养经验。
“现代学徒制”经典剧(节)目作品
在实践路径上,学校以多元举措构建戏曲人才培育体系。深化现代学徒制,汇聚杨小青等名家大师资源,建立大师工作室,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自主培育全国模范教师支涛等行业名师;自2007年起,依托22个“现代学徒制”订单班,以《步步惊心》《牡丹亭》等经典剧目为载体,走出“以戏育人”的特色之路。打造行业共同体,以浙江及长三角戏曲产教联盟为根基,联合多方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承办超10期高级研修班,开展“百团千人”培训等项目,惠及近3000名行业人才。探索新演艺形态,通过学术研讨、创排新剧《颜氏》等方式前瞻布局,搭建科研平台,开发“越音易通”APP等数字化工具,建设省级教学资源库与国家精品课程,以数智赋能推动戏曲教育教学革新。
集聚资源助力行业发展
知行合一探索新演艺形态
数智赋能戏曲教育教学
本次展示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中国戏曲学院、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艺术学院承办。设学生个人展示(京昆青年组、京昆少年组、地方戏青年组、地方戏少年组)、学生集体展示(京昆剧目组、地方戏剧目组、戏曲器乐演奏组)和教师示范课等组别,共收到26个省(区、市)83所院校的282个学生节目、48节教师示范课,遴选出39所院校的101个学生节目和15个教师示范课进入终评暨现场展示环节。
我校依托赛事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戏曲学院、音乐学院共8个项目进入全国现场展示终评,涵括教师示范课1门、集体展示项目1个、集体戏曲器乐演奏项目1个、个人展示项目5个。学校入围项目数、入选优秀项目数,均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