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学校“大思政课”实施方案中关于深入推进大中专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积极开展思政课共建,有效增强中职思政课程的课堂实效,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中职课程教学诊断系列活动。
现场听课
10月11日,党委委员、副院长支涛,党委委员、宣传部(统战部)部长马向东以及宣传部、戏剧影视学院多位中层干部在马院领导班子的陪同下,共同走进8705教室,与学生们一起聆听了新任课程教师王园园老师讲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王园园老师严格按照教学实施计划开展教学,思路清晰,语言流畅,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分析问题,课堂气氛良好。课堂上,听课老师们凝神专注,边听边记,细心观察学生的上课状态,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教学设施等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





诊断会议
10月12日,马院召开中职课程教学诊断分析会,会议由综合教研室主任张义莎主持,直属党支部书记、院长王筱芽,副院长胡卓群及全体中职低段思政老师参加会议。张义莎首先回顾了近期中职思政课的听课情况,对老师们认真的教学态度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反思等方面做了诊断汇报。王筱芽传达了学校对“到课啦”中专段使用推进会的会议精神,强调“到课啦”的全面运用是学校推进“智慧思政”建设的重要一环,各位老师们要重视其使用效率。在座老师们结合各自上课情况,就如何深化教材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管理等问题开展了热烈讨论,纷纷表示接下来要对授课内容不断解构与重构,做到“读进去”“悟出来”“教出彩”,努力提高思政课堂教学质量。
胡卓群再次强调了学校对“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视,并对全体中职低段思政老师提出了三点期许:一是要熟读教材,深入了解课程标准,把握教学重难点,做好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二是要充分备课,分析学情,结合自身优势,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做好从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三是要注重课堂管理细节,加强课堂互动,做好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化。
王筱芽总结道,作为新时代的思政教师,要明确“培养什么人”“由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这几个问题,充分意识到肩上立德树人的历史责任,坚持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使中职低段思政课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心得
陈洁: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分析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今后我将结合学生学情,通过图片、案例分析等方式,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也将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这次课程教学诊断分析会,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职思政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只有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分析和调整,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陈涛:参加了中职低段思政课教学诊断会,受益匪浅。从教案的准备,课件的制作,到课堂的互动,课后的复习,对事前事后整个授课过程进行了全方面的审视,共同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检讨了自身授课的不足,充分汲取了其他优秀老师的授课经验,更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为接下来更好地上好思政课奠定了基础。
高永美:通过这次诊断会,我学习了很多其他老师上课的方式方法和他们与学生的课堂互动等等方面的技巧,今后也还需要多去听课,从中汲取经验,把自己的课上精彩。今后,将进一步发挥我作为舞蹈学院辅导员的优势,根据舞蹈专业的特点,以舞蹈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学校和学院发生的事情等等作为事例,把理论知识贯穿其中,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时时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把他们运用到课堂上,更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积极主动参与互动。
王园园:通过教学诊断,使我对于上好中职低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是要围绕学生,把提高学生课程的接受度、参与度放在首要因素,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增强故事性、互动性;二是要精心备课,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化繁为简,把课程内容融会于心,才能确保把控课堂和教学内容的效果;三是坚持价值引领导向,真正实现学生思想上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