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围观!我校三部作品参加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微电影展示活动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4-10-30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拓展大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途径,根据《关于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我校广泛开展活动宣传,积极组织申报工作。

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指导完成的《遇见良渚之美 传承中华文脉——持续擦亮“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三代垦荒情·共筑海岛梦》《全新的老怀表》等3部作品已上线哔哩哔哩平台宣传展示,欢迎大家扫描二维码,打开哔哩哔哩平台点击、播放、评论、转发、弹幕,快来为学校作品加油助威吧!

 

作品主题:《遇见良渚之美 传承中华文脉——持续擦亮“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

指导教师:张义莎 高小伶 陈丽丽

团队成员:沈伊婷 南祉辰 张恒嘉 周姝玥 陈家意

观看地址:点击下方链接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播放、评论、转发、弹幕!


【行走的思政课: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参赛作品:《遇见良渚之美 传承中华文脉》——持续擦亮“五千年中国看良渚”金名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HS4Y7EU8/?p=6&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86f5a8cbcf2ae6b8796aedbf5af5b284

作品简介:

本作品选自2023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十章第四节第一目“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次课分为四个篇章:“玉石之美 藏礼于器”“都邑之美 择中立宫”“共生之美 治水安邦”“美美与共 赓续文脉”。

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本次课通过走访良渚古城的反山遗址、莫角山遗址、老虎岭遗址,探寻“中华第一琮”“中华第一城”“世界第一坝”,共同遇见5000多年前良渚先人所创造的玉石之美、都邑之美、共生之美。在新时代,大学生要秉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理念,勇担“激活良渚之美,传承中华文脉”的文化使命。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国以良渚为样本,提出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这一方案随着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良渚论坛”、“何以文明 遇见良渚”全球巡展等在国际上越来越得到认可与推广。通过学习,使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直观地感受到了“良渚之美”,更加坚定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作品主题:《三代垦荒情·共筑海岛梦》

指导教师:王儿 孙彪 王筱芽

团队成员:蒋文雅 周海珍 王亦程 王乐雨 王钰杰 吴神鹰 张佳雨 杨壹钧 杨忆 孙闻怿 郑文捷 周希源

观看地址:点击下方链接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播放、评论、转发、弹幕!


【“我心中的思政课”——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参赛作品:《三代垦荒情·共筑海岛梦》】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gSvYREi4/?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86f5a8cbcf2ae6b8796aedbf5af5b284

作品简介:

大陈岛垦荒精神孕育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激情燃烧的垦荒岁月,传承于70年来几代垦荒人的坚守奉献、不懈奋斗的创业创新历程。大陈岛虽小,但它在军事战略、国防安全、资源能源、商贸旅游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一次登岛、两次回信”。讲好大陈岛垦荒创业故事,厚植传扬垦荒精神和家国情怀是我们编创演的核心目标。本微电影以传承接力大陈岛垦荒精神为主线,围绕“三代垦荒情·共筑海岛梦”的主题展开。影片以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后代的回信为切入点,将总书记给大陈岛老垦荒队员的回信及曾经登岛视察融入其中。通过回忆对话、情景演绎等多种呈现形式,影片将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生动再现了垦荒第一代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垦荒第二代保岛卫家、继续开拓创新的坚定信念;以及垦荒第三代立志返乡、建设现代化大陈岛的家国海岛梦想。

第一集《垦荒精神 代代相传》,从垦荒第三代在大学思政课堂分享《中国梦·海岛梦》导入,引出总书记的回信。祖孙三代及家人在读回信的过程中,垦荒第一代陷入回忆,引出第二集。第二集《风起大陈 舍儿救羊》,以情景演绎的形式展现老垦荒队员夫妻,在洋旗岛上为了挽救公家财产,公而忘私的无私奉献精神。第三集《跨越山海 定情大陈》,通过相亲对话,讲述了垦荒第二代在垦荒第一代精神事迹影响激励下,垦荒第二代驻岛兵宁愿继续留守、保卫、建设大陈岛。而椒江市区女子在垦荒精神的影响下,宁愿放弃在城市的优渥生活,嫁给垦荒第二代,上大陈岛践行军民共建大陈岛的小康梦。 第四集《海岛新生 学子圆梦》,讲述了作为艺术学子的垦荒第三代立志返乡、建设现代化的大陈,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象化为返乡创业梦和文艺共富梦。

 

指导老师:胡芊 曾近 刘志强

团队成员:王宇辰 林颖 罗奕婷 吴欣法 管明翔 郑娴 邵暄雅 李前成 赵婕霓 闫博涵 董文鋆 张瑞之

观看地址:扫描下方二维码播放、评论、转发、弹幕!



作品简介:

《全新的旧怀表》依托《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年版)第五章第二节第二目“发扬中国革命道德”的相关内容,讲述了戏曲专业学生李慧澜在追梦过程中通过思政教师引导与朋辈互助,找回表演灵魂的故事。其中,旧怀表“转动—不动—重新转动”的线索,既传递出主人公困惑至觉醒的思想转变过程,又揭示了革命道德对当代青年成长的重要价值。

李慧澜因演技被质疑而心情沉重,又因抽到自己不擅长且不喜欢的红色剧目《江姐》而倍感压力,且有着特殊含义的怀表停止转动又让她陷入迷茫。然而,在思政教师胡老师及好友阿梅的启发下,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态度,明白了作为新时代戏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最终在舞台上将全部的感悟与情感融入到“江姐”的演绎之中,赢得了一致好评。这一天,她找回演技“灵魂”,那枚停止转动的旧怀表也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预示着戏曲事业后继有人,将再创辉煌的光明前途。作品展现了新一代戏曲学生的困惑与觉醒,深刻探讨了新时代红色剧目的当代价值,体现了新时代戏曲工作者弘扬革命道德,传承红色基因,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的使命责任。

 



返回】 【打印


©Copyright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2021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 518号
邮编:310053 浙ICP备05014568号 技术支持:朗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