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官网

让自卑忧虑嫉妒走开

来源:舞蹈系   作者:舞蹈系    时间:2017-10-22   人气:

让自卑忧虑嫉妒走开 求职先扫心理"垃圾"

 

   大学生处在人生中的“第二次心理断乳期”,心理健康状况比处于这一时期的其他群体明显要低。而每到走上就业岗位前、需要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和社会压力时,大学生的各种心理矛盾会激发出来。随着就业高峰的到来,这些内心烦乱、食不知味的学子该如何挽救他们的心理危机呢?首先需要学会的是扫除自己的心理“垃圾”,这些“垃圾”包括自卑、忧虑、嫉妒等情绪障碍。  
  一、面试恐惧 两腿发软。  有些同学参加招聘,出色的个人简历都会在一群应届生中脱颖而出,但一到面试,就会觉得紧张、失眠,面试的时候,脑子常常一片空白,说话结结巴巴,好像突然舌头大了一圈,如果遇到刁难的考官,还会觉得胃痛、心跳加速、脸涨得通红,有时面试结束了,还在紧张得手直发抖。  
  专家认为:首先,要认识到任何人在遇到诸如面试时,都会觉得紧张。只是每个人的程度不同,如果自己没有办法调节,不妨试试在面试的前一天做角色扮演的模拟练习,实战演练让自己进入角色。或者通过各种渠道多了解就业单位甚至对方的人力主管特点,多掌握情况,知己知彼。面试后可以尝试情绪转移,做一些自己平时喜欢做的事情,或者找朋友家人倾诉。  
  二、嫉妒作祟 中伤好友 。同学中有许多同学成为好友,希望能一起进同一家就业单位,将来从好同学变成好同事。例如,有两位同学经一路过关斩将,都进入了最后一轮面试。面试过程中,主考官说:你们两个都很优秀,但是我们对相同专业背景的人才,只需要1位。 回家路上,两个女孩子都陷入了尴尬,最后甲说,既然不能做同事,要不就一起放弃吧。就在那天晚上,甲接到通知,说对方决定不要她,录取乙。甲有些失落,但也挺为好友高兴。第二天,她打电话请教人力资源主管,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可以改进。对方回答,我们需要忠诚度高、能长期培养的员工,但据你的好朋友透露,你正在计划移民,只是想把我们这里做跳板,所以我们不予考虑。甲非常失望,没有想到,多年的友情在就业考验面前,居然如此不堪一击。  
  专家认为:大学生由于人格还不够完善,容易存在一些错误、狭窄、扭曲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在环境相对宽松的校园中,这些异化的心理误区容易受到忽视,但在重大抉择面前,建议他们应加强自我理解与分析,以平常心面对,以保持冷静的思维来进行生活中所谓重大的抉择。要孕育真、善、美的感受,持有良好心境。排除诸如不满、愤慨、嫉妒、焦虑、恐惧等负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  
 三、 悲观自卑 上班惶恐。  如外地生某某是本市一名牌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在学校里,他各方面表现都处于中游,他一直以为自己的社交和实干能力远比许多成绩优秀的同学强,对将来他有很高憧憬,但“越有着强烈成功欲望的人,职业生涯思考带来的痛苦越大”,他常常患得患失。  
  著名外企的宣讲会开过后,他没得到任何笔试机会,而同班同学中,最好的能进7场面试。招聘后,他一看到志得意满的同学就会自惭形秽。  
  之后,他到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实习,项目组的负责人对他印象不错,他很想留在那家单位,但他担心自己比不过一些有“后门”的学生,每天都惶恐不安。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观察领导的面色,一旦看到他们表情不善,就以为是自己表现不好,或者是要通知他没有机会留下了。很多同学建议他试试其他地方的招聘,但总是送一份简历过去,就不再作任何沟通和了解,他说,最了解自己实力的这家实习单位都没说要他呢,其他地方可能性就更小了。  
  专家建议:一受挫折就失去自信,给自己加上无形的圈,这种现象在应届生中比较普遍。  
  起初应届生往往会把个人材料印上一大堆,每场招聘会都去,看到岗位稍微沾点边的就送上简历,但没有目标的应聘往往石沉大海。他们的主要问题在于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建议他们应增强自信心,例如每天对着镜子大喊几声“我一定行”,列出自己的优点,找出自己优势所在的岗位,要信心百倍地迎接应试。

 


上一篇: 大学生叩开心理咨询这扇门下一篇: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2019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 518号 邮编:310053

浙ICP备05014568号 技术支持:朗业科技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