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舞蹈系狠抓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年轻教师多学习敢创作。在学院扶持之下,《西施别越》、《轧闯牛》(又名《抄角斗士》)、《烽火摇篮》、《前溪弄影》等多部群舞纷纷亮相,在省级、国家级舞台上展示浙艺舞蹈系教学创作上的精彩。
继8月舞蹈系以三个独舞、一个群舞、一堂精品课程、一篇论文入围全国“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以来,近期捷报频传。9月底浙江省舞协公布的《关于公布2019第二届“浙江风格 江南舞韵”舞蹈作品展演评奖结果的通知》中,舞蹈《西施别越》荣获十佳作品(综合最高奖);《轧闯牛》(又名《抄角斗士》)、《前溪弄影》获作品创意奖;《烽火摇篮》、《轧闯牛》(又名《抄角斗士》)、《前溪弄影》获作品表演奖。11月浙江省教育厅主办的大学生艺术节舞蹈专场展演中,《西施别越》、《轧闯牛》(又名《抄角斗士》)、《烽火摇篮》纷纷获得专业组一等奖。
《西施别越》


来源于浙江本土的历史传奇故事。以诸暨小女西施的视角讲述亡国家恨面前,放弃小爱,奉献自己,离家、救国的故事,委婉有力量。
《烽火摇篮》


抗战期间,无数孤儿流离失所。《烽火摇篮》根据浙江绍兴保育院发生的历史事件,重现军民团结抗战,共产党人牺牲自我挽救万千儿童的感人事迹。让红色故事鲜活起来,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轧闯牛》(又名《抄角斗士》)


取材于浙江金华斗牛的传统民俗,惊险、壮观的场面表达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斗士精神和浙江人勇立潮头的奋斗精神。
《前溪弄影》


四时歌白苎 池上舞前溪。湖州德清的“前溪歌舞”是我省重要的历史文化瑰宝,是中国汉民族舞蹈源头之一,已经失传很久。为进一步挖掘我省舞蹈传统文化,我系启动了“前溪歌舞”复建工程。溪水潺潺,清风弄影。《前溪弄影》带着浙艺舞蹈人对本土文化传承与复兴的使命,将这蚌中之珠,重现舞台散发出它的夺目光芒。
在发展浙江文化,繁荣浙江文化的浪潮中,舞蹈系紧扣时代主题,唱响时代强音,倡导年轻编导深入生活、扎根本土,打开更广阔的视野。近些年创作出多部作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入围全国各大艺术展演中,充分展示了系部雄厚的人文底蕴和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倾听浙里心声,讲好浙江故事,舞蹈系永远不忘初心,奋斗在路上。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