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艺传承 匠心筑梦”—— 文化管理系第二届“浙艺手艺”活动周圆满闭幕
6月24日,为期13天的“巧艺传承 匠心筑梦”——文化管理系第二届“浙艺手艺”活动周圆满闭幕。在此次活动中,我系结合“浙艺手艺”的匠心传承精神与疫情防控专题学习,开展了包含“守艺战疫”主题微团课大赛、四项手工艺活态体验、“浙艺手艺”活动周作品成果展、“巧艺话担当”大学生手工艺品制作比赛在内的七项活动,吸引了一百五十余人报名参加。在手工艺品制作比赛一天半的投票时间里,有近5000人参加投票,收到有效网络投票近8000票。我校师生在学习手绘扇面、植物标本拼贴画、陶瓷彩绘、绣荷包等手工艺课程中体会到了传统手工艺的无穷魅力。

在23—24日的“浙艺手艺”活动周作品成果展中,展出了本次活动周的100余件学生参赛作品和活动体验作品。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驻足观看,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23日晚,文化管理系在图信开展第二届“浙艺手艺”活动周闭幕式暨“巧艺话担当”大学生手工艺品制作比赛决赛。校党委委员、副院长沈军甫、文化管理系班子、系教师代表、六系团总支书记、六系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和系学生代表参加活动。
进入决赛的十位选手分别用PPT阐述了各自作品的创作灵感、制作过程和想表达的意蕴。
18环艺班张月的编织挂毯《路漫漫》以白绳为主,运用深色点缀,并采用半圆弧形为结构,寓意每个人的一生都能少许磕绊,顺顺利利。
18环艺班杨诗莹的剪纸《天使》,用剪纸向我们展示了全国人民共同抗击疫情,在疫情面前人人有责,祖国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好画面。
18文物修复班颜彬彬同学的工笔画团扇《红芙蓉图》临摹自南宋李迪院体花鸟画《红芙蓉图》,将芙蓉花瓣不同形态及色彩细微变化的特征呈现于扇面之上。
18公共文化班项程金的彩色剪纸《愿》,表达了大家一起默默守护心中的愿。她说希望疫情能够尽快消散,祝愿我们的国家能够国泰民安。
18传统技艺班夏齐贇的《雪绒花》以非遗绒花为例制作而成的簪子,即可做头饰,也可更换主体佩戴于胸前。小小的雪绒花既有勇敢坚韧之意,同时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你有见过黑色的千纸鹤吗,18公共文化何懿欣就带来一个由立体拼接模型制作而成的黑色千纸鹤《从暗来向光生》。千纸鹤代表美好的祝愿同时也代表传递的希望,黑色千纸鹤是送给今年暖春里每一位和病毒抗争的勇士,祝愿黑暗终会消散,光明就在前方。
19定向2王思怡的十字绣作品,《陶美人》和《八骏图》分别取材自谢楚余创作的油画《陶》和徐悲鸿著名作品《八骏图》,运用十字绣的方式来展现骏马的风姿美堂与中西方合璧之美。
16越剧应槟攀以“晨霜无意点青鸾,夜静素娥弄玉簪”作为开场,讲述了她与《翠点青鸾》背后的故事。
樱花树下的约定,不知道如今你是否还记得。18展示闻海洋同学的《樱花庄的宠物女孩》,为我们展示了一对男女主人曾在樱花树下许下真挚的约定,让人不禁回忆起曾经的美好。

18定向2班徐冰昕的的缠花作品《大明风华》,为我们生动的再现了于电视剧《大明风华》中胡善祥佩戴的发簪。她表示随着汉服的复兴,也带动了许多非遗文化的新生,缠花作品也在通过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向大众展现出新的生命力。

随后,活动现场通过视频回顾了本次浙艺手工艺周的作品成果,或精美或雅致,精彩纷呈。
文化管理系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带头人刘莉、文化管理系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教研室主任林瑾,文物修复教研室教师胡晶,文化管理系展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黄茜分别对参赛选手的作品做了专业点评。



文化管理系主任、党总支副书记刘秀峰宣布比赛获奖名单。
沈军甫发表总结讲话,他提到这次活动既是我校“浙艺手艺”的一次盛会,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举措。本次活动结合战“疫”故事,抗“疫”元素,充分诠释了在疫情中的正能量,充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一项有力抓手,有利于发掘学生的艺术潜力,发挥个性特长,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他希望这项活动今后能一如既往地开展下去,常做常新,以“浙艺手艺”活动周为契机,把工匠精神传承弘扬下去,与优秀传统文化同行,以巧思巧艺铸造匠心之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和使命。愿我们的青年学生能珍惜当下,奋发有为,肩负起新时代伟大梦想赋予我们的重任,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巧艺话担当”大学生手工艺品制作比赛:
一等奖:夏齐贇
二等奖:杨诗莹、颜彬彬
三等奖:何懿欣、王思怡、应槟攀
优胜奖:徐冰昕、张月、项程金、闻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