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守艺”大学堂丨沈岳明《秘色瓷的“终极密码”》

2021年5月12日下午,文化管理系“求真守艺”大学堂第三讲在学院图信报告厅成功举办。复旦大学二级教授沈岳明应邀带来了一场题为《秘色瓷的“终极密码”》的精彩讲座,系主任刘秀峰主持本次活动。

主讲人沈岳明是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宋元明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器具文化委员会副主席。主持挖掘了寺龙口越窑址、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版了《寺龙口越窑址》《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秘色越器》《哥窑的新发现》等十多部著作,实践经验丰富,学术功底深厚,自2021年起被聘为我系“求真守艺”大学堂金牌讲师、民族传统技艺专业特聘教授。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沈军甫为沈岳明颁发聘书。

讲座中,沈岳明以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首次发现的秘色瓷为楔子,从秘色瓷的争议、秘色瓷窑址的寻找、秘色瓷的考古发掘、秘色瓷文献的梳理等几方面,为我们揭开秘色瓷的神秘面纱,探寻秘色瓷的“终极密码”。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对秘色瓷的描述。对比其他瓷器,秘色瓷的之胎更白、更细腻,其釉更加均匀、呈莹润天青色,运用特殊的装烧工艺,制作工艺也更为精细,最终烧制成能够传世的佳品。
师生们认真聆听着沈岳明对秘色瓷的介绍,不时低头记录笔记。几千年前的秘色瓷穿越历史的重重迷雾,来到我们面前。这对于开阔师生眼界,增长文史知识都大有裨益。民族传统技艺和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学生更是近距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之深远、中华器具之雅美,对所学专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师生纷纷表示意犹未尽。系主任刘秀峰在总结中说,沈岳明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以及对考古事业的热爱深深感染了我们,希望在座的师生都能学习这种科学的精神,职业教育不止于“技”,要多读书,读好书,多走博物馆,多看展,有眼力才能有手艺,“穷究于理,成就于工”,不断探索,不断精研,成就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