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手工艺的一周岁!
一年里手工艺学院坚守初心主动担当一年里手工艺师生积累点滴用匠心铸就梦想。一年以来,从无到有每位手艺人一路摸索,回头看来时的路,已幽远漫长且看手艺人的一年之旅 。
2022
匠新造物谱新篇
2021年12月31日,手工艺学院应势成立,站在新起点,手工艺人匠“新”造物,工匠精神传承有我。
2022年1月7日,手工艺学院党总支成立,筑牢思想“主心骨”、教育“主阵地”、融合“主基调”,为打造党建新高地奠定基础。
2022年5月23日,手工艺学院第一届团总支学生会成立,开拓青年奋力赛跑新平台。
2022党建引领树标杆
手工艺学院党总支将标杆院系建设作为学院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施“党建铸魂强基专项行动”,制定党建引领事业发展清单,奋力推进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并完成“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中期检查。
教工支部被评为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建设单位。
党建统领网格智治,织牢师生管理“二张网”。突出党员干部带头,建立网格长、网格员、联系党员“三位一体”网格治理团队,与资产管理处党支部、产学合作处党支部结对支部共建共促,开展“党员先锋传帮带”联系寝室网格化系列活动,持续完善网格化预防预警工作体系。
学深悟透担使命。手工艺学院党总支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年分别开展“喜迎二十大 启航新征程”和“礼赞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活动。
融合专业共传承。开设并推出11期“礼赞二十大 文物里的红色故事”系列手工艺主题创作联展,融汇文化性、艺术性、实用性等要求进行手工艺创作,展现文艺之美。
用青春对话历史。开设并推出23期“对话红色文物”栏目,讲述革命历史,让文物里的故事“活”起来。
丈量“非遗”维度。开设并推出25期“对话非遗文化”栏目,感受“非遗”之美。
记录点滴传承。开设并推出34期“手工艺微周刊”栏目,记载手工艺人匠心传承路上的鲜活点滴。
“学”风引领打基础。各班党章学习小组立足党史理论学习与时事专业结合、自身发展与学做结合,打基础、重实践、明目标。
主题党日悟精神。开展“礼赞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党日活动,追根溯源研讨学、追随足迹现场学,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
主题微宣讲
微宣讲彰显担当。手工艺青年宣讲员师生走进校园、社区、乡村,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微宣讲展现手工艺学子的青年担当。
共富工坊深合作。与滨江区东信社区开展合作,联建“共富工坊”,共建“手工艺社区学院”,形成“共建组织、共抓队伍、共享资源、共谋发展”的党建联建机制促共富新格局。
2022匠心“守”艺精专业
专业建设新突破。完成产品艺术设计新专业申报、文物修复与保护职教本科申报和民族传统技艺专业职教本科专业目录增补申报工作,积极探索多层次人才培养。经教育部及浙江省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厅批准,手工艺学院获1+X数字创意建模、1+X新媒体运营、文物修复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培训资格,成为首批省技能人才(文物修复师)评价专家培养基地。
非遗学院谋新局。参与浙江非遗学院申报和挂牌仪式筹备工作,举办“匠心守艺”非遗教学成果展,完成《浙江省手工艺类非遗从业人员学历教育情况调研报告》。举办“艺海撷英”手工艺非遗邀请展之富阳竹纸制作技艺展、温州夹缬技艺展、婺州窑陶瓷制作技艺展,以非遗展览、实践教学、活态体验和学术讲座,展示非遗技艺和相关文化,实现非遗保护、传承和传播。
“课程思政”显成效。创建“1+1+1”课程思政模式,组织课程思政示范公开课、优秀教学案例分享,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大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通,培育“守正创新、德艺双馨”的手工艺高素质技能人才。手工艺学院被评为省教育系统课程思政基层教学组织,立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6项。
教科研创获佳绩。立项宋韵科研专项5项、青年教师科研团队3个、科研项目5项、教改1项、党建思政课题2项、创作项目5项。学生作品《与墨》获首届婺州窑杯国际宝瓶大赛金奖,《蓝染里的“红”》、《炉瓶三事》获推参加文旅部职业院校“技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师生共创的《丝路繁花》系列共12件作品入围“锦绣华章”2022长三角民间艺术文创大展并被评为优秀展品,学生获第十届上海市“中华杯”职业技能竞赛“古籍装帧”竞赛三等奖等。在“喜迎二十大•清廉浙艺风”艺术设计作品创作比赛中,2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学生获得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和6项三等奖。
校企合作再拓展。深入推进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与浙江励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新建产教融合教学实践基地。
实训条件再改善。完成立业园实训场所、古籍修复教室和传统纸张博物馆、陶艺实训室窑炉管道改建三个重大专项建设任务。申报新媒体实训室直播间设备和手工艺学院数字多媒体展厅等重大专项。
队伍素质再提升。聘请6名行业专家、非遗传承人和工艺大师为特聘专家,指导专业建设,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加强在岗教师培养,通过讲座、培训、比赛、教研和示范课等,助推教师成长,全年参加培训的教师达27人次。教师赴浙江展览馆、杭州工艺美术馆、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浙江美术馆、城西天目里等观摩学习、实践采风,“求真手艺”大学堂继续邀请教科研创和名师、学者授课,开拓教师视野,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
举办“巧艺传承 匠心筑梦”第四届浙艺手艺节,开展手工艺活态体验等11项活动,以“技”会友,以“艺”论道,以“新”诠释,以“巧”衍生。
举办“礼赞二十大 青春新作为”2022新生季活动,以迎新晚会等9项活动展现莘莘学子的灿烂面貌。
成立“艺小匠”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社区、乡村、浙江美术馆等地,用手艺赋美文艺,助力“文艺星火赋美工程”,带领市民走进非遗的世界。将传统手工艺带给手工艺社区学院学员,让手艺施展新活力。
组建各暑期实践团队奔赴乡村、博物馆,以实际行动做文物的“守护者”,非遗文化的“传播者”,共同富裕的“先行者”,运用专业谱写“青春有我”责任担当。
岁月如歌,似水流年,感恩一周岁的手工艺,你好未来的手工艺旅程仍在继续,愿每一位手工艺人们携手同行,不负韶华,星辰大海,共同迎接2023年的第一缕阳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