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守艺 |《百搭百艺——古陶瓷修复的可能性》专题讲座

来源:手工艺学院   作者:手工艺学院    时间:2024-01-19   人气:

“求真守艺”大讲堂

为了解古陶瓷修复的新理念、新发展、新方法,拓宽专业视野,更好的适应新时代文物修复与保护领域的标准与要求,11月20日上午,手工艺学院开展了“求真守艺”大讲堂第三十一讲专题讲座活动,特邀湖北省博物馆党委委员、副馆长、研究馆员李奇带来《百搭百艺——古陶瓷修复的可能性》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文物修复与保护教研室主任潘文娟主持。

李奇,1997年起从事陶瓷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独立修复馆藏珍贵文物五十余件;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和省级陶瓷文物保护修复及相关人才培养项目十余项。曾任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古陶瓷修复技艺青年人才培养项目的学术主持、《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陶瓷文物编制组组长。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著作五部,2021年被湖北省总工会命名为"荆楚工匠"。实战经验丰富,学术功底深厚。

李奇由老子《道德经》引入,结合案例由浅入深地从“什么是陶瓷”、“古陶瓷器物生命历程中的百搭百艺”、“古陶瓷修复”、“古陶瓷文物展陈修复”以及“可流通普通或残片古陶瓷器的修造”五个方面入手,就如何扩充思维,如何接触、保护与修复古陶瓷进行了讲授。

李奇指出瓷器是人塑造出的永恒的自我,古陶瓷的损坏是无可避免的,修复古陶瓷需要提倡保护意识和创新意识。

讲座期间,李奇亲切地与在座同学互动,引发大家热烈的思考与讨论。他认为新一代的修复工作者应打破传统陶瓷修复“以物修物”的思想,以当代装饰艺术的理念为指导,在深入研究残损陶瓷文物历史信息基础上制作装置进行展示,在表现器物原貌的同时,营造出充满艺术遐想的氛围,供观者去思考、品味。

在讲座互动环节,同学们就如何平衡古陶瓷修复与创新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提问,李奇耐心解答。他提出了传承和保护陶瓷的六点选择路径,并鼓励大家以学术原则去艺术表现,以人文共情去陈述历史,努力做新时代优秀的文物修复工作者。讲座最后,潘文娟对李奇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并进行了纵向与横向的总结与延伸。

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打开了思路,拓宽了视野,继续保持热爱与敬畏之心,致力于古陶瓷修复的实践。

手工艺学院将持续推进求真守艺大讲堂系统活动,提升同学们的专业素养,拓宽其理论视野,培育更多优秀的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


©Copyright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2017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 518号 邮编:310053 浙ICP备05014568号
技术支持:朗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