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无华——第二届婺州窑杯师生共同斩获金奖

来源:手工艺学院   作者:手工艺学院    时间:2025-01-15   人气:

近日,质朴无华——第二届“婺州窑”杯宝瓶大奖赛展在武义县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由浙江省陶瓷行业协会、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武义明招文化传承政协委员会客厅主办,县博物馆、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县婺州窑艺术馆承办。

据了解,第二届“婺州窑杯”宝瓶大赛报名时间于今年9月23日启动,大赛共收到报名宝瓶作品200余件,经专家评审,入围作品120件。12月8日,经评委终评,20件作品脱颖而出获得奖项。

手工艺学院傅菲菲老师创作的作品《逍遥游》和14级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毕业生郑棪卿创作的《崖山》共同斩获金奖。值得惊喜的是傅老师系14级文物班班主任,此次师生同台技艺,共同斩获金奖,是对手艺人十年如一日付出的莫大肯定,也是学院优质办学成果的呈现。

图片1.jpg

宝瓶,又称手抓壶,来源于佛经中吉祥八清净之一的净瓶,象征吉祥清净,福智圆满。作为一种茶具,她为茶人添加一份品饮之趣,是时下茶人都乐于把玩的茶具品类。

宝瓶诞生于唐代,器型简约清正,端庄大方,极富东方古典的韵味,古典、优雅、简约的同时,实用性强,适茶性广,深受茶人喜爱。宝瓶盖上捏塑纹饰,称作“摘”。轻捻瓶摘,看尽汤色澄澈,覆上天盖,相合瓶中乾坤,婺州窑的堆塑工艺之美展露其中。

傅菲菲

黏土真的很神奇:因为有水的加持柔软的似丝绸划过指尖,因为有火的加持又回归岩石般质地。创作者只有谦卑的顺应泥性才能通过土的语言来表达。本次宝瓶的创作手法纯粹,只拉坯不修坯,尽可能保留创作痕迹而一气呵成。捉手是拉坯过程中的边角料率意堆砌,瓶身椭圆壶口向内边稍倾,看似随意的手法又尽量满足实用需求,盈盈一握,出汤利索,烤银后的金属质感又增添了一份现代气息,与写意的创作手法相得益彰,是创作者内心的一次浪漫之旅。

图片6.jpg

《逍遥游》傅菲菲

郑棪卿 

这把宝瓶的创作最开始是因为一款新的泥料的烧成。出来的效果一下就让我联想到了以前外婆家门口的一棵古树。确定好主题后,在细节上,添加了很多长的线条。我认为长线条是有流动的,有力量的,就好像虽为枯木也可逢春。

在技法上运用了手捏,拍泥片还有粉引。手捏的技法会让整个壶型状态更加的质朴和放松。传统的紫砂壶拍泥片则是能让其在实用性功能性上有好的把控。

《崖山》郑棪卿


©Copyright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2017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 518号 邮编:310053 浙ICP备05014568号
技术支持:朗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