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艺育人|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共筑师生情谊新桥梁 ——手工艺学院举办“干部、党员室友”见面会

来源:手工艺学院   作者:吴雨彤 赵珍樱    时间:2025-05-19   人气:

为进一步加强干部、党员教职工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深化“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干部和党员教职工在加强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5月14日,手工艺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干部、党员室友”见面会。见面会由手工艺学院党总支书记钟黎主持,教务处、教学实践中心、国际学院全体干部和党员教职工、全体结对寝室代表参加。

联想截图_20250519204030.png

结对共建,构建多维育人网络

见面会现场,《干部和党员教职工联系学生寝室一览表》成为焦点——来自教务处、教学实践中心和国际学院的干部与党员教职工积极响应号召,与立业园8号楼、立志园4号楼的多个寝室达成结对。覆盖民族传统技艺、文物修复与保护、文化创意与策划、展示艺术设计等多个专业的学生群体,针对不同专业特性与成长需求,形成“精准对接、分类指导”的育人格局。

IMG_8521.jpg

情谊联结,小小卡片架起沟通桥梁

联想截图_20250519204505.png

活动现场,精心设计的“教师室友结对卡”与“党员室友结对卡”成为连接师生情谊的纽带。卡片上不仅完整呈现结对教师、党员的姓名、部门、办公室、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还预留了温馨的寄语空间。一位教师在寄语中写道:“愿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一起度过美好的校园时光。”这些温暖话语与真挚期许,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们的关怀温度,为后续深度互动奠定情感基础。

机制保障,规范流程提升育人实效

学院为结对的干部和党员准备了《谈心谈话记录本》,要求按照学校文件规范记录沟通交流内容和问题解决思路,切实落实联系学生寝室工作。这一举措既留存了文字档案,更通过动态跟踪学生思想、学业、生活状况,实时掌握相关规定落地实效,确保育人工作“有迹可循、有据可依”。

IMG_0098.JPG

联想截图_20250519205347.png

温情记忆,深入寝室护航成长

党委委员、副校长刘秀峰始终将“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镌刻于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真做真为、早做早为”的责任担当。早在4月,她便提出“把实事办到学生心坎里”的工作导向,5月12日,她率先走进手工艺学院24展示2班女生寝室,以面对面交流的温暖方式,开启了一场充满温度的育人之旅。

在走访交谈中,刘校长以亲切的笑容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她细致询问同学们在寝室生活、校园活动、专业学习及个人规划等方面的情况,认真解答同学们的困惑与迷茫,鼓励同学们既要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强的本领,更要在专业上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

“我的办公室永远为大家敞开,随时欢迎孩子们来坐坐。”刘校长多次告知同学们自己的办公地址和联系方式,反复叮嘱同学们“遇到困难不要犹豫,第一时间找我”。

在刘校长的示范引领下,见面会上,同学们也得到了与会干部和党员教职工“第一时间”的承诺,他们不仅与结对学生亲切交流,更主动看望寝室其他成员,围绕专业学习困惑、生活需求反馈等方面展开全覆盖沟通,让承诺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关怀与帮助。

未来展望,深化协同赋能成长

此次见面会开启了师生互动新模式。结对干部与党员教职工将以寝室为主要阵地,围绕学业规划指导、理想信念引领、生活困难帮扶等核心维度,开展交友交心式陪伴教育。通过近距离倾听学生诉求、精准解决实际问题,助力学生在专业成长与综合素质提升中获得更具象的支持,推动形成“教师走进学生生活圈、学生融入育人共同体”的和谐校园生态。

IMG_8556.jpg

本次活动也是是学院落实党建与思政工作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师生同频、教学相长”的长效机制,手工艺学院正以更具温度与效度的育人模式,引领学生在求知问学、成长成才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为培养“德技并修”的新时代工匠型人才注入新动能。


©Copyright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2017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 518号 邮编:310053 浙ICP备05014568号
技术支持:朗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