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文物修复团队走进跨湖桥:触摸千年历史,传承匠心精神

来源:手工艺学院   作者:李姝    时间:2025-09-05   人气:

文物修复团队走进跨湖桥,触摸千年历史,传承匠心精神

在杭州萧山湘湖之畔,藏着一处浙江历史的“秘密基地”——跨湖桥遗址。八千年前,先民曾在这里制陶生火、繁衍生息。今年八月,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物修复专业的学子们踏足此地,开启了一场文物修复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既是对课堂知识的生动践行,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

蒋乐平开讲:叩响跨湖桥文物知识之门

fa453c910bdbe0a16d64752ab048e4e7.jpg

实践首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蒋乐平为师生及馆方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作为长期致力于跨湖桥遗址文化研究的专家,蒋乐平对每一件文物都如数家珍,他详细解读了跨湖桥陶器的类型特征与修复要领,从质地到器形,由表及里、深入浅出,让同学们对这些承载文明印记的文物有了更加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蒋乐平介绍到,跨湖桥遗址出土的陶器从功能上可分为炊具和非炊具两大类,质地上分以夹砂陶为主,夹炭陶次之,另有少量夹蚌陶,更有甚者属做工精良的泥质彩陶。夹砂陶釜胎色多呈灰褐色,黑陶亦较为常见;器表色彩组合多样,有内外皆黑、内灰外黑、外灰内黑、内外均灰等多种类型。器形风格鲜明,以圜底器和圈足器为主,未见三足器,常见器型包括釜、圈足盘、罐、钵等,每一件都凝聚着先民的智慧与生活印记。

碎片分类整理:步步推进,重现文物原貌

在浙江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专家楼署红的技术指导下,正式进入拼接修复阶段。

正式进入拼接修复阶段,第一步便是与满地的碎片“打交道”。同学们化身“文物侦探”,开启了地毯式检索模式:

1. 按色分类:先将碎片分为黑、白、灰、彩四大类别,如同为拼图划定“区域地图”;

2. 按质分组:通过触摸与观察,区分夹砂陶的粗糙与夹炭陶的细腻,进一步缩小范围;

3. 按形定位:将带纹饰机理的陶片逐一区分,见有带绳纹夹砂陶片,便联想到“可能是煮食用的陶釜”;碰到弧度圆润、平滑的,则会推测“或许是罐或钵的一部分”。

分类过程中,每一片碎片都如同拼图中的一块,看似孤立,却隐藏着与整体的内在联系。同学们围坐在一起,仔细比对、热烈讨论,不放过任何一丝细节。“你看这片的边缘,和我手里的好像能对上!”一句不经意的发现,也许就是复原文物的关键线索。

485854e07f26a55c057cfdd303b0e5a3.jpg

B72加强封固:让历史更规范“破镜重圆

分类完成后,便进入关键的拼对查找阶段。本次实践采用B72作为粘接前的保护性材料——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文物保护修复专用试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可逆性。

粘结前,同学们谨慎地在选定的碎片上先涂抹适量的B72溶液,胎质酥粉则采用多此涂刷渗透,形成良好的封膜,为后期拼接提供规范安全保障。

操作过程中,同学们在朱伟洁老师的指导下,在陶片断口处施涂 B72。若遇到碎片弧度错位等情况,老师便会一边讲解 “从器物腹部弧度推断拼接方位、接口契合度” 的实操技巧,帮助同学们避开 “强行拼接导致文物二次损伤” 的误区。

不仅如此,老师还会结合现场拼接的器物,同步补充专业知识:当拼合到器物耳部碎片时,他会讲解同期器物的典型形制特征等。这种 “实操演示 + 理论拆解” 的指导方式,有助于同学更理解每一步操作背后的专业逻辑,真正实现了文物修复实践与理论知识的深度融合。

实践寻获“制陶工具活化石”:发现带工陶拍碎片

此次跨湖桥遗址实践之旅,最令人振奋的收获莫过于亲手参与整理并找到了陶拍——这是在跨湖桥文物中首次发现此类带有明确纹饰信息的制陶工具。当我们将这一发现上报馆长与蒋乐平老师时,他们均表示这一成果意义非凡,同时也是对我们专业性的再次肯定。

陶拍并非普通器物,它是古代先民制作陶器时,用于在器身按压、印制纹饰的关键工具。它的发现,为研究跨湖桥文化的制陶工艺与审美取向提供了直接实物证据。目前,这件珍贵的陶拍已被纳入重要文物清单,后续将送往北京参与专题展览,让更多人透过这件古老工具,感受跨湖桥文明的智慧与温度.

微信图片_20250910223329_100_60.jpg

实践收获:传承守护之心

此次跨湖桥文物修复实践,对浙艺学子而言是一次全方位的能力淬炼。从最初认不出碎片,到能够独立完成分类、拼接文物,一个月的社会实践让同学们的技能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同时,面对这些古老而脆弱的文物,大家的耐心、责任心及专业心也得到了极大历练,深刻体会到文物修复工作的严谨与崇高。

通过这次实践,同学们更加坚定了传承文物修复技艺、守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信念。他们愿以热爱为舟、以责任为桨,在文物修复的道路上持续前行,让更多尘封的文明重现光芒,让历史的记忆永恒流传。


©Copyright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2017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 518号 邮编:310053 浙ICP备05014568号
技术支持:朗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