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戏曲学院的“梨园情 志愿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踏上了一段奇妙戏曲传播之旅。她们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厚意,穿梭于松阳、乌镇、杭州、北京等多地,在一次次展示展演、培训交流、赛事竞技中,展现了青春戏曲人的靓丽风采,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助·戏曲传承 —— 服务基层
戏润心田在国家艺术基金越剧基层院团表演骨干人才培训集训和2024年全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优秀剧团演员(越剧)培训班中,来自19小百花班、21戏曲一贯班等20余名同学组成了暑期社会实践团,参与了相关教学与助教等工作。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松阳高腔培训班中,21松阳班的学生既当学员又当助教在非遗技艺的传习培训中,提升保护与传承基层非遗文化的责任感。团队成员将多年学艺的收获和本领运用到基层教学中、暑期社会实践中,深入思考如何将所学转化为所教,用实际行动为基层文化服务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青春风采 —— 戏曲之美
文化共享21杭越班、20永昆班实践团带着四个剧目积极参与了7月18日至22日,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和安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28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专业组现场终审,与32个剧种的87个个人项目同频共振、同台竞演,用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技艺,在高水平的技艺交融中展现团队风采。



传·非遗文化 —— 戏韵风采
薪火永续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热爱与传承的责任感,积极参与了港澳青年浙江行的戏曲文化面对面交流,“我爱浙土地”浙江省朗诵协会专场音乐朗诵会演出等一系列非遗文化展示展演活动。通过《十八相送》等经典戏曲剧目的精彩演绎,实践团的成员们以实际行动将传统戏曲的魅力近距离地展现给了广大人民群众。这不仅激发了年轻人对戏曲的热爱,更在无形中提升了大众的审美素养,增强了文化自信。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暑期里,“梨园情 志愿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共赴戏曲传承之旅,共筑文化共富之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浙艺戏曲人的责任与担当。实践团成员们用青春的热情点燃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之火,用不懈的努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们将继续以戏为梦,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Copyright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 2020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18号
邮编:310053 浙ICP备050145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