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 ③ |“以苦问道 知行合一”实践团深入余姚当地开展文艺调研走访工作
7月7日,浙艺音乐学院实践团先后走进余姚河姆渡遗址、王阳明故居和姚剧保护传承中心,旨在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多样化形式,拓宽师生视野,提升师生素养,让调查研究为文艺高质量发展赋能。
中华文明,灿若星河,是中华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的深厚底气。我们引以为傲的文明长河和古老文明从何处发源?为了探索这一问题的答案,实践团驱车前往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共同追溯人类文明的源头。

沧海桑田的富饶生态环境,日出而作的耕渔生活,湖畔人家的干栏建筑,七千年前的人类文明让师生们真切认识到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和无限魅力,也由衷感受到河姆渡人热爱自然,赞美自然,融入自然的美好情愫。






立德立功立言,明理明知明教。实践团继续前往龙泉山北麓的王阳明故居,学真理悟真知。故居规模宏大,格局完整,是全国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的主人王阳明,被后世公认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讲解员为大家系统讲述了王阳明的生平故事和功绩成就,带领队伍参观了故居主体建筑——瑞云楼。楼内展示了阳明先生的诗文名篇及实物资料,系统介绍了王阳明先生的业绩成就。师生们在本次走访中受益匪浅,对王阳明及其心学理论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更意识到知行合一、明心见性的重要意义。 参观结束后,团队来到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在姚剧团黄利明团长的带领下,了解传承中心的发展历史和成就。中心自成立以来,坚持发扬编演现代戏的优良传统,相继推出了多台寓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大型现代戏。 随后队伍一行和剧团演员们共同参加了传承中心的姚剧艺术座谈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刘梦伟在座谈会上总结了余姚实践中的演出情况与走访收获,鼓励同学们在实践演出和实地参观中多看多想,明心见性。 刘梦伟与剧团演员们就姚剧发展、戏曲传承和学习缘起进行深入探讨。黄利明团长也向师生详细介绍了姚剧剧团等天下第一团的联盟模式、发展思路和合作形式。 最后,两家单位针对性探讨了扩大戏曲艺术影响力,破解姚剧走出去的关键思路与方法。以姚剧这一艺术形式为切入点,讨论高校服务戏曲艺术保护与传承的方法与对策。 以保护促传承,以传承促发展,让姚剧延绵不断、薪火相传,这是姚剧保护传承中心的根本任务。而实践团的任务,就是积极与剧团剧院对接沟通,立足需求培养实用性人才,在新时代的洪流中与时俱进,在多领域的碰撞与交融中焕发生机。




© Copyright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 2016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 518号
邮编:310053 浙ICP备05014568号 技术支持:朗业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