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浙艺舞蹈系微信订阅号推出“追忆百年奋斗历程•倾听红色舞蹈故事”专栏,定期传播伴随着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红色舞蹈故事,将舞蹈教育融入党史学习,集知识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体,追求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更好的姿态迎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
陕甘苏区和陕北苏区地处黄土高原,这个地区由于土地比较贫瘠,经济落后,因而文化生活也十分匮乏。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苏区后,统一了西北的苏维埃运动,当年冬天将长征过来的部分文艺骨干充实到工农剧社,为剧团补充了新鲜血液,同时将该团改名为中央人民剧社,演出内容以歌舞为主,兼演话剧,直属中央领导。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8月到达陕北,在考察参观期间,曾观看过红军斗剧社、星火剧社、人民抗日剧社(即原人民剧社)等文艺团体的表演。
他在《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着中国》)中,记述了红军在宣传文艺活动中为抗战做出的努力,他们在苏区不断地巡回旅行,宣传抗战,在农民中唤起尚在沉睡的民族意识。
他还对所看到的舞蹈进行了记录《丰收舞》《统一战线舞》《红色机器舞》。
1936年,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带领人民剧社和战斗剧社首先开进了延安,演员们展开了宣传教育活动。很快,老百姓就了解到他们就是红军,是主张打日本鬼子的队伍,便把红军队员们当成朋友。
《儿童舞》《打骑兵舞》《乌克兰舞》台下的老乡们显然被这新奇的节目吸引住了,了解了红军,拥护了红军。
西安事变导致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 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抗日救国的主题就成为这一时期文艺宣传的中心任务。在这一时期,星火剧社(1935 年秋成立,1937 年后并入八路军第--五师故士附社)、战斗剧社、人民抗日剧社(原人民剧社,1937年易名)以及各宣传队为配合形势相继创作演出的舞蹈节目有: 《东渡黄河舞》《陆海空军总动员舞》《抗日舞》《网球舞》《音乐活报》 《扩红活报》《机器活报》《锄头舞》《红缨枪舞》等,从江西苏区传来的《红军雨》《海军舞》《乌克兰舞》《工人舞》《农民舞》《国际歌》。
1937年8月,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开赴华北,深入敌后进行防击战争,先后开辟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山东等敌后抗日根据地,上述这批红色歌舞亦随着部队文艺工作者的足迹,播撒到各抗日根据地地:在抗日的烽火中,坚定了将士们为民族解放战争而英勇战斗的决心。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