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轲对《西湖十景》的创作给予充分肯定与支持。他表示,这是我院音乐系的重大创作项目,需要创作组个人发挥所能、克服困难,需要学院内外资源全力支持、全力协调。他指出,要走向社会而不要仅限于校园内自娱自乐,但同时又要适合学院特点,发挥学院优势。要打开视野,广泛汲取多方意见,做到别开生面,但同时又要充分打磨,细心筛选,做到精益求精。“我对我们的创作班底有信心,相信他们一定会尽力做到最精,做到最好!不仅创作一组精品,更要成就一部经典!”他这样说道。
针对“西湖十景”的创作,学院的老师和专家们也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他们认为,《西湖十景》作为一部组曲,在创作时如何设定此标题下的内容需慎重考虑。可以考虑吸取各处有关民歌的精华、多种艺术元素,适当增加一些戏曲音乐的内容,与时俱进,融会贯通;在创作时可以打开思路,用非江南元素来体现西湖,并引入多媒体元素,使曲目更加丰富新颖。他们也提到,地域文化的不同自然会导致音乐特点的不同,在创作时可以借鉴《梁祝》的创作思路。
晓其和周煜国均发表独到见解。晓其提出:“民乐作品的取材并不难,丝竹乐器应作为主要乐器。民乐特长表现在于古色古香,不在于张力,要从“巧”字入手,但在创作上还要适当揣摩当代人的审美情趣,注重禅意的表现。要加强创新,从大家所熟知的景中找出一些别出心裁的内容与景致。可以考虑从材料、结构、乐器自身挖掘,突出亮点,发挥音乐所长,同时注意创作、实践与教学相结合。”
作为《十景》的作曲家,周煜国坦言:“西湖美景的诱惑具有多重性,它既有深厚文化内涵,又有悠久历史积淀,还有受人瞩目的外在美丽。多年教学工作,对多种音乐体裁尝试的积累给了我勇气创作这个组曲。创作前期,定义好作品的内涵至关重要——是新十景还是旧十景,要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是否选用戏曲、评弹、小调、特色乐器等多种作品和形式,是否要引入其它的表演方式,如朗诵、舞蹈、多媒体……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深入讨论和研究。”
黄明智表示,《西湖十景》作为示范院校建设中的艺术创作项目,是音乐系当前需要重点策划和统筹的重大项目。他说:“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全面领悟这次创作的构思方式,在原创的基础上坚持突显音乐主体的创作原则,做到有特色、有创新。这个项目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深入进行创作,从而把它做精做好并在创作的过程中提升学养。目前初步计划在制订大框架的基础上,分步完成,逐渐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