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在学院食堂发起“光盘行动”。连日来,活动持续升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一举措取得良好效果,引起全院上下广泛关注,“光盘”师生明显增多。
中午就餐时间,记者跟随师生队伍一起走进食堂,马上闻到了香喷喷的饭菜味。大家排起长长的队伍自序的等待打饭。仔细观察,看到很多人都是吃多少打多少。“以前我打菜的时候总是打的很多,经常吃不完,每次倒掉都觉得可惜。现在我都是按照自己的饭量打,每一次都吃的光光的,不仅节约了钱,也节约了粮食。”一位正在打菜的同学如是说。食堂打饭的阿姨们很有发言权:“自从‘光盘行动’开展以来,大家点菜数量明显合理起来,以往常常都有一个人点4、5个菜的现象,吃完后剩下很多,太可惜啦!”
“以往我和班里同学进入食堂后,看到什么想吃的都点,最后吃完剩下的饭菜很多。”在食堂就餐的美术系学生陈超杰说,“3月5日那天,我们吃完饭,到了放碗筷处,就收到戏剧系同学发的一张小卡片,提醒我们合理就餐,我当时就觉得非常羞愧。”陈超杰身边的几个同学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听他说完也踊跃发表看法:“以前吃饭多少都剩点,现在学院大力提倡杜绝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身体力行。以后我们肯定不浪费一点食物,‘光盘行动’,我们全力支持。”
半个小时后,记者走到餐具回收处,看到绝大部分师生都能做到“光盘”,基本无人剩饭剩菜。食堂负责回收餐盘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段时间以来,师生们的剩饭量与以往相比明显减少,每天泔水比原来减少了好多,光盘行动正在慢慢改变师生们就餐的坏习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光盘行动”还让师生们把拒绝浪费的意识,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文管系学生党益俊告诉记者:“以前,我家的冰箱塞的都是食物,时间长了有的只好扔掉;如今,光盘行动让我知道理性消费、提倡节约、抵制浪费,节约是一种美德,所以,我会及时提醒爸爸妈妈每次买适量的食物回家,不再囤积和浪费。”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2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1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6秒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面对这个数字,我们是否惊出一身冷汗?在耕地制约、增产空间有限、资源承载能力已难以为继的背景下,每年有2、3亿人的口粮被浪费,是难以承受之重。
在倡导“光盘行动”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很多学生志愿者当起了“督促员”,在普及勤俭节约理念,号召广大师生加入“光盘族”的同时,自己也养成了良好的用餐习惯。“光盘行动”使学院师生学会勤俭节约,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校园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倡导文明、理性就餐生活方式,消除“面子”隐忧,杜绝中国式“剩宴”,减少浪费,让我们共同努力。
宣教处处长马向东接受采访时表示,“光盘行动”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批示的积极响应,“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是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永远都不会过时。贫困时提倡节俭,更多体现的是物质上的节支;富裕时提倡节俭,则更多体现的是精神的富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戏剧系同学在雷锋月主题活动中倡导“光盘行动”,很有意义,效果很好,通过发放小卡片提醒大家量力而食,杜绝浪费,形成了非常好的节俭氛围,是一种倡导、一种鼓励、也是一种督促,从领导到老师到学生,我们的盘光了很多,全院上下都行动起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这也是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表现之一,相信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党委书记林国荣的“光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