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音乐系特聘教授沈凤泉专题讲座《江南丝竹音乐<慢三六>的演奏技法》在音乐系3201民乐排练教室举行。音乐系副主任高澄明、民乐教研室全体教师和众多民乐爱好者来到现场,聆听专家解读“江南丝竹”。
民乐教研室主任王慧芳对沈凤泉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他多年来不遗余力支持民乐专业教学工作表示感谢。身为饕餮老人的沈凤泉,虽年事已高,但依然精神矍铄,教起学来一板一眼、细致入微。他首先从流派风格入手,从揉弦的方式、音的装饰的不同,对比了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的不同,从色彩、旋律走向、节奏处理、装饰手法四方面阐释了浙派江南丝竹与上海江南丝竹的不同之处。接着,他以二胡名曲《战马奔腾》为例,强调了在演奏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要将气功艺术运用到演奏艺术中去,带着“气”演奏,意气相合;所有的演奏都离不开“形松意充,心明貌恭,形气合一,神驻态丰”四句话。沈凤泉对传统民间艺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他表示,民间音乐本身并没有大起大落,但我们在演奏时要善于运用力度调配、“快慢强弱,顿挫抑扬”的准则将其处理得有起有落,让音乐听起来连贯流畅,通过这些方式将民间艺术的层次从演奏上进行提升。沈凤泉认为,江南丝竹音乐《慢三六》在继承传统演奏手法基础上又加入了现代二胡演奏技艺,已从传统民间音乐提升为舞台艺术。讲座最后,沈凤泉对浙派江南丝竹音乐进行了总结,并表达了内心期望:一个流派的形成必定是在某个历史阶段的辉煌展现,并且在此过程中必定会出现几位名家;本流派的乐谱要同其他派系的乐谱有所不同;要有本流派专属的音响视频供人学习参考;对乐派一定要有所传承和发展。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过程中,沈凤泉以亲自示范演奏、结合详实板书、联同现场四名教师的合奏,向在座业内专家和本校师生生动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浙派江南丝竹音乐,获得热烈反响和好评。
沈凤泉是我省著名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国家级非遗项目江南丝竹音乐传承人。近几年来,他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交流互动频繁,曾于2016年3月将其所著的《沈凤泉江南丝竹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15年9月)一书赠与学院,同年6月应邀前来我校做《浙江江南丝竹音乐流传浙西之疑》专题讲座。2017年6月20日,沈凤泉江南丝竹音乐陈列馆、沈凤泉江南丝竹音乐研究中心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正式成立。本次《江南丝竹音乐<慢三六>的演奏技法》专题讲座是作为我校特聘教授系列讲座之一而设立的,当天上午,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沈恒向沈凤泉颁发了特聘教授聘书,聘任他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在浙艺教学、科研、创作等方面承担相应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