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穿越时空之旅——记戏剧系16级戏剧影视表演班文学作品改编阶段汇报演出

来源:戏剧系 作者:邹可然 过新秀 赵宇斐 编辑:潘艺鑫 摄影:张天宇 孟亭 黄枝婷 曹阳 发布时间:2018-11-14

    立冬刚过,伴随着阵阵微凉的寒气,踏着满地的落叶,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11月8日、9日晚,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剧楼2楼的小剧场里,16级戏剧影视表演一贯班的同学们进行了文学作品改编汇报,为大家带来了一段穿越时空之旅。

在8日的汇报中,改编自《岁月神偷》的《十号风球》向我们展现了60年代香港罗先生一家的故事。《记忆大师》和《催眠大师》带领我们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我不是“药神”》和《盲山》向我们展示了90年代的种种社会现象。《万箭穿心》向我们讲述了“女扁担”李宝莉跌宕起伏的人生,道尽了生活的温暖,痛苦与无奈。

在9日的汇报演出中,改编自《太阳黑子》的《烈日灼心》和《告白》让我们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惊天奇案,改编自《1942》的《生》讲述了大饥荒下贵为大少奶奶的桂芬和一位人母花枝在洛阳城外的真实情景,让人不禁深思,有两位特别助演小朋友,她们的表演很专注,配合俩位主演的演出让在场所有人潸然泪下。《半生缘》中,围绕着两姐妹截然不同的生活和祝鸿财扭曲的内心上演了一场谁都不愿意发生的悲剧。《快把我哥带走》用搞笑的氛围展现了哥哥时分与妹妹时秒之间的兄妹情,改编自《金陵十三钗》的《赴宴》让我们了解到抗战时期舞女的民族情怀。《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描述了一个集爱情,梦想,友情为一体的故事,展示了年轻人的筑梦路。最后一个节目《命运》的结尾也是个大反转,让观众感受到了演员们的良苦用心。

同学们不仅在舞台上展现了一出出好戏,还全程一手操办策划、组织、控场、妆发的工作,正是他们对待专业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造就了这一幕幕精彩。在后台,我们能看见互相对词的演员们,还有同学在不停地检查道具是否到位,这场汇报有着不少大件道具,每一件都是同学们的亲手制作,他们对待细节的处理展现了他们在专业上的用心付出,时间的推移见证了他们的蜕变,辛勤的付出奠定了他们的收获,这正是每一位浙艺人都应拥有的美好品质。

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马向东观看演出并作了现场点评。他说,这些作品都是根据电影改编,将银幕作品搬到舞台上,指导老师和同学们作了比较好的处理。同学们的表演感情真挚、表演细腻、质朴自然、注重细节,很好地演绎了人物性格,塑造了舞台角色,准确地展现了剧情,表演很有节奏,剧情推进和情绪表达富有层次感,非常打动人心,如《十号风球》《盲山》等达到了催人泪下的效果。这样的文学作品改编演出,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很好的艺术体验,可以展现和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希望同学们更多地了解名著名剧,研究人物,体验人物,塑造更多更好的舞台人物形象。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那刚介绍,文学作品改编阶段是连接成品小品和教学片段之间的过渡阶段,是演员由自我走向角色的起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求学生自主寻找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通过修改,裁剪,组合,组接,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相对完整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