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别样的“课程思政”课堂——戏剧系“名师名家大讲堂”系列讲座开讲

来源:戏剧系 作者:陈安琪 摄影:吴宣佚 发布时间:2019-03-22

本学期伊始,戏剧系聚焦“课程思政”,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的落实,319日中午,名师名家大讲堂:周百穗《歌舞演故事——戏曲的四功五法与角色塑造》小剧场开讲


周百穗老师,是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先生的亲传弟子,国家一级演员,从五岁开始登台演出,代表作品《昭君出塞》、《失子惊疯》、《双阳公主》等。

结合自身经历,周百穗娓娓道来,讲述艺术道路上的故事,分享宝贵的从艺经验和人生感悟。


刻苦练功,勿忘师恩。周百穗讲到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她说很多人都是她的老师,每逢过节她都会送去慰问和祝福。优秀青年京剧演员尚派新秀周美慧是她的学生,在教导周美学戏时她也学习到了很多,这是一种互相成长,学而无止尽。她述了师父尚小云先生临别赠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以此激励戏曲表演专业的同学们辛勤耕耘、努力练功。


理解人物,诠释人物。周百穗认为只有理解人物才能更好的诠释人物话剧中的三要素与戏曲的三要素是一样的,都是三个问题“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么做?”“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断连收放媚美柔脆“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要融会贯通,这是演戏的重要要素


在讲座的过程中,74岁高龄的周百穗老师为同学们逐一示范了《昭君出塞》《贵妃醉酒》《拾玉镯》《失子惊疯》《穆桂英》片段,从武旦到青衣到小花旦,通过亲身示范每一个角色为同学们讲解如何演绎出不同戏曲角色行当的韵味和特点。


王昭君“烈马仕女图”她强调一般来说武旦的动作都是干脆利索,但在这个亮相时要柔美连贯,因为王昭君她是一位花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旦,所以在这个亮相上更要理解人物来设计动作。在讲到《贵妃醉酒》时,她说杨贵妃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贵妃,在眼神和动作的处理上要有娇气的神态,但也不能失了端庄。《拾玉镯》中的小花旦身份又有了变化,她是个十四五岁买鸡的小女孩所以更加俏皮可爱,眼神也更加灵活。说到《失子惊疯》,她坦言也曾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但观察了身边的一些事例最终恰到好处地刻画出人物形象。周百穗表示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用戏曲的方式表达。在演绎《穆桂英》的四个阶段,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身份,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同一个人物,不同的年龄段,所用的身段也不同。


讲座精彩不断,不时赢来热烈的掌声。同学们纷纷表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周百穗老师扎实的功底和精湛的技艺让人由衷赞叹,戏曲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在以后的戏曲学习中要注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要修炼执着追求、认真负责的艺德,更要锻造出虚怀若谷、勤奋好学、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戏剧系将利用好名师名家大讲堂等“课程思政”建设的载体,构建具有戏剧系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逐步推进艺术教育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