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者何占豪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来源:. 作者:杨晓浤\ 摄影:夏盛尔 发布时间:2005-04-01

331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曲之一的何占豪教授应邀来我院作题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作背景与乐曲赏析》的讲座。院党委委员、副院级调研员余东东主持讲座,我院音乐系全体学生聆听了此次讲座,浙江越剧团、浙江机电职业学院等外单位的人士也慕名前来。

何占豪,著名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资深教授,著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曲之一,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团成员。1933年出生于浙江诸暨市,17岁考入浙江省文工团,1952年转入浙江省越剧团乐队,始学小提琴。195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先后在管弦系、作曲系就读。1959年与陈钢合作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将中国戏曲音乐和西方音乐体裁相结合。创作作品主要有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二胡协奏曲《乱世情》、民族管弦乐《伊犁河畔》、古筝协奏曲《孔雀东南飞》、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等。

“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一直是何占豪在音乐创作上的一个座右铭,《梁祝》就是其中的一个成功的例子。讲座中,何占豪就《梁祝》的创作背景、曲式分析、音乐素材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生动的讲解。他还结合自身的奋斗之路、艺术之路和创作之路,对《梁祝》素材的寻觅、采集、凝聚和提炼过程作了详细的介绍。在《梁祝》绚丽多彩,抒情动人的旋律声中,何占豪娓娓道来,时而吟唱乐曲片段,时而分析其中内涵,激情洋溢、亲切生动、幽默风趣的言语不时引发学生们阵阵笑声和掌声。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浙江的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二人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这首作品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与成功的尝试,在国内外演出中均受到了热烈欢迎,被广大群众称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并以其中华民族的鲜明风格与特点,得到了国际公认。“曲扬炎黄志,蝶化中华魂”。如今的《梁祝》已成了飞舞在世界音乐之林、活跃于国际乐坛的中华彩蝶,在世界艺术舞台上散发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光彩。

 

hspace=0



hspace=0



hspace=0



hspac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