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安妮日记》亮相上海公演35场我院学生真情献演抒发情怀

来源:. 作者:马向东/ 摄影:马向东 发布时间:2005-09-07

 

95上午,上海杨浦区沪东工人文化宫前新东宫广场驶来了数十辆大客车,一群身着校服的中学生,在领队老师的带领下,井然有序地列队进入广场西侧的东宫剧院。剧院大门上方悬挂着引人注目的横幅:“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热烈祝贺优秀话剧《安妮日记》隆重上演”。进入剧院大厅,《安妮日记》的海报剧照和“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十六个大字相映照,使学生们尚未进入剧场,就有了一种肃穆的神情。由我院戏剧系青年教师那钢导演、影视表演专业学生担演的话剧《安妮日记》,于这一天在上海开始第一场公演,并且按照一天二三场的进度,将于20日完成面向上海青少年学生的35场公演。

由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安妮日记》展现了犹太少女安妮一家和朋友为躲避纳粹迫害,藏匿于阁楼上艰难度过两年多隔世生活的情境,以一位花季少女对于生活、家庭、爱情乃至战争的天真而又直观的记录,记载下二战时期遭受纳粹迫害的犹太人的灾难历史;震憾观众心灵的是剧终时,眼看光明即将到来,灾难就要过去,在人们喜形于色相互庆贺重返人间之际,一阵法西斯穷凶极恶的枪声骤然响起,终于让安妮和她的亲友们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死去……

在上海东宫剧院里,1000多名学生观众被60多年前犹太人地狱般的那段经历深刻地吸引了:枪声、铁蹄声和尖利的哨声让他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惶恐;安妮的纯真浪漫和情窦初开,让他们感觉到了生活的美好和爱情的甜蜜;贯穿全剧的喜剧性对话和情节,让他们不时有了笑声和掌声;及至最后的枪声,打碎了梦幻,仿佛一切梦醒,凝固的剧场里沉寂了许久,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观赏融为了一体,展现了一幕动人的观演情景。

前来观看首场演出的是上海教育学院附中和惠民中学的一千多名初中学生。观看过程中神情专注,与剧中人同悲喜、共命运。记者采访了不少学生,这些初中生没能说出太多的道理,却热切地回答说:很不错,看了很感动;有的说,对话很有趣,挺喜欢。记者采访到一位青年女老师,巧的是她是教历史的,对于《安妮日记》有了“专业”的评价。她说,现在的学生对60年前的那段历史很模糊,很抽象,这个戏让学生们感受到历史,身临其境地体会战争的残酷,感受对于战争的恐慌,领略真实的人性释放。这是书本上所没有的,同学们看得很认真,收益很大。

对于到上海演出,参加演出的戏剧系同学看得很重。第一次参加《安妮日记》演出的潘蓓蕾和张幕子是附中直升班刚刚进入大专阶段学习的,年纪不大的她们在专业上已有了不菲的成绩,曾在全国“蚁力神”戏曲戏剧大赛中双双获得一等奖。这次她们分别扮演安妮和万丹太太,是两个很出彩的角色。她们说,这次演出机会太难得了,我们这些学生什么样的好事都遇上了。为了演此剧,她们不约而同地去看电影和小说版的《安妮日记》和二战资料,力求对二战背景有所了解。这使得她们不仅在表演艺术上得到提高,对于历史,对于二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这些在以前是不会过多关注的。由于演出而产生出责任感,就是要将这一段历史真实形象生动地告诉人们,尤其是年少的学生。潘蓓蕾说,剧中安妮的表现在和平时期也许是太平常了,谁都会有,但在战争年代,她身上的活泼、纯真、乐观就显出了不平凡。张幕子说,原班演员大多毕业了,我们顶了上来排,在很短的时间里排出这台大戏,是一个挑战。暑假里排练了十多天,排得很累,常常要到凌晨二三点,只要一停下来坐下就会马上睡着;但排演也很过瘾,很享受这种过程。通过演出有了飞跃式的进步,大家都很珍惜。

扮演安妮父亲弗兰克的周斌是“元生代”演员,今年毕业后已进入平湖市文化馆工作,这次是应母校急招而借回学校参加演出的。《安妮日记》中弗兰克这个着西服神情端正的角色对他是个挑战,一改他以往喜剧式的人物特色。一路演来,他的表演得到了肯定。他说,这次能到上海演特别好,在学校和本地演,总有熟悉和喜爱我们的老师、同学鼓励我们,掌声和叫好声都是有感情因素在里面的;到上海演,人生地不熟,观众是买票看的,还都是学生,演得好或不好,他们会直接表示出来,特别是上海观众对艺术是特别“挑剔”的。这对于演员的提高是很重要的。通过演出确实能产生学习动力,也能带动其他同学。这次要连演35场,开始会有些难,但相信演到后来会很觉得没演够。对自己来说,毕业后再没机会演出了,所以特别珍惜。谢幕时观众热烈持久的掌声,让我觉得够了,值了。

作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安妮日记》曾公演于杭州多场,产生极大的反响和良好的效果,深得戏剧界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好评,是一次重温历史、记住疼痛,形象深刻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纪念和宣传。此次赴上海作密集型面向青少年的公演,不仅仅是纪念,更是展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同时也是对于“新生代”学生演员的艺术熏陶和锤炼。影视表演舞台教学实践由此得到不断的延续和提高。

此次教学实践演出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由浙江省演出公司承办,面向上海各中小学学生,采用低价票,为非赢利性公益性演出。至截稿止,《安妮日记》已在上海作了三天7场演出,并且连演连满,过道上摆起了许多加座。上海新闻媒体《文汇报》、《新民晚报》和教育电视台等给予了关注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