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期间,原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文艺理论家李准举行了“经济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选择”专题讲座。李准介绍了经济全球化的概念,阐述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以及如何提高我国民族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他表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各国对此的态度不尽相同。一个客观的情况是“全球化造成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其中美国占据着绝对优势,已经成为历史上自罗马帝国以来最强大的国家。因此有人认为“全球化就是美国化”。在此国际大环境下,中国勇于并善于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信息强权”。美国凭借着语言优势,通过电影、电视节目等媒介使其文化成为强势文化,迅速向其他文化渗透。但是,文化多样性的价值不容抹煞,它不仅丰富了生活,对人类发展也有重大意义。随着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呼声越来越高,国际上参与这项事业的国家也越来越多,此类活动逐步趋于日程化,趋于理性。近年来,我国的电影在国际上频频获奖,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民族文化竞争力的提升。但与世界文化强国相比,无论是舞台剧还是国产电影均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民族文化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有独特的优势。我国有着五千年连续的丰厚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吸引力。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设立了“孔子教育奖”。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我们要“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注重文化建设”,及时更新传统文化观念及思维方式,提高我们民族的整体原创能力。
讲座中,李准用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和事例阐释其演讲内容,赢得了在场代表的阵阵掌声。
中国音乐学院
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德国考富伯伦音乐学校校长马丁•柯莱音为与会专家简要介绍了德国的音乐教育现状。
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院长、功勋艺术家米凯尔 N•塞亚莫夫介绍了俄罗斯的音乐教育体系。他表示,俄罗斯的音乐教育最初是从欧洲引进的,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出现了柴科夫斯基等优秀的音乐家。音乐教育在培养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俄罗斯政府的大力支持。然而近年来,俄罗斯的音乐教育受到了美国文化的冲击,青年一代受到杂志、电影等媒介的影响,从而出现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间的矛盾。俄中两国都是有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的国度,两国之间良好的艺术教育交流必定能给我们的下一代积极深远的影响。
新加坡教育部课程署的
上海大学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
许多专家都提倡综合艺术教育,这是自古希腊和孔子时期以来就有的优良传统,从“偏才”转向“通才”的培养。艺术是人的文化符号、身份符号,艺术教育在唤起民族情感认同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现代艺术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和冲击。当代高等艺术教育机构要构建良好的艺术生态环境,培养突出的尖子人才,充分发挥艺术的社会功能。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应该维护文化的民族性,尊重文化的多元性。这次艺术教育高峰论坛的举办为艺术教育界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发展,为类似活动开了成功的先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