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暨浙江艺术学校五十周年校庆巡礼

来源:. 作者:马向东/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2005-11-05

中国文化报11月3日讯:

德艺并育 桃李同春

    金秋季节,驱车自西湖风景区杨公堤一路往南走,过虎跑、六和塔景区、钱塘江大桥,进入滨江高教园区,一座新颖别致的学院便展现眼前,浅赭粉褐色富有民族特色的校园建筑群,新颖中透出浓郁的人文气息。步入校院,这里树木葱郁,草色青青,环境优雅,景色宜人。这便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一座青春美丽又历史悠久的艺术学府。金秋是收获季节,这里即将举行50周年校庆,浓郁的喜庆气氛扑面而来。我们要走进这所学校,去感受她丰厚的历史、辉煌的成就和美好的未来。

    历史的美丽

    艺术是展现美的。艺术院校留给人们的记忆,自然是尤其美好的。

    19555月,一批革命文艺工作者在浙江省文化局领导的关心下,在风景秀丽的西湖风景区黄龙洞旁建起了一幢教学楼,名为浙江文化干部训练班;3年后易名为浙江省戏曲学校,一群充满艺术追求的青春少年走进这座艺术殿堂的大门,学习戏曲、音乐、舞蹈、美术。于是,浙江诞生了一所新型的社会主义文艺学校。从此,浙江艺术事业的发展繁荣,便与这所学校有了割舍不掉的联系。学校以后几经更名,于19784月正式更名为浙江艺术学校。这所学校就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前身主体。

    在浙江艺术学校50年的办学史上,名师荟萃,有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越剧表演艺术家姚水娟,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王传淞,笛子艺术大师赵松庭,音乐教育家周大风等;桃李芬芳,有闻名于国内外的艺术名家和演艺明星茅威涛、杨小青、周迅、董卿、何赛飞、陶慧敏、王奉梅、陈辉玲、董柯娣、山翀、张羽军、詹永明、毛戈平等。蜚声海内外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诞生在这里,浙江艺术教育界的这朵艺术奇葩,为浙江乃至全国的艺术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艺术明星美丽生动地注解着她,无数个省级和国家级艺术比赛的奖项编织着属于她的荣誉的花环。浙江艺术学校在国内外艺术教育界享有盛誉,成为浙江省艺术人才培养和艺术教育教学的中心基地。因此,浙江艺术学校曾4次被教育部、文化部评为“全国重点艺术中专”。

    浙江艺术学校是上个世纪50年代应浙江文化艺术事业发展需要而建的;到90年代,浙江建设文化大省,艺术教育被提到更重要的地位,建设浙江艺术学院写进了《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于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2002320,是一个在浙江艺术教育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江艺术学校、浙江省电影学校和浙江省艺术研究所合而为一,在钱塘江南岸滨江高教园区,建立起一座全日制综合性高等学府——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从此,浙江高等艺术教育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浙江省电影学校同样是一所历史悠久并且成绩不菲的学校,是浙江培养电影管理和放映技术人才的摇篮,多年来为浙江培养了数千名专业人才,为浙江电影放映事业名列全国前茅作出了重要贡献,从这所学校走出了博士后、教授、博导和知名电影剧作家。浙江省艺术研究所则是浙江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的核心机构,积聚了一批全国有影响的艺术家和学者,创作了一大批闻名于世的戏剧、影视作品,承担多项国家和省级重点艺术研究项目,出版各类学术专著多达数百部。

    新颖的学院

    由“两校一所”合并提升而建立的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兼具教学、实践和科研三大优势,成为集表演艺术、视觉艺术、电子艺术科技、文化管理等多学科为一体,融本科、大专、中专多层次办学为一身的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学院教学保持50年办学史所形成的“以表演艺术类专业为重点,同时发展其他相关专业”的办学特色,侧重培养中、高级文化艺术人才和技术管理人才。

    漫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常给人视觉、听觉愉悦。你若是个戏迷,走到戏剧楼前,你就会驻足,远远的能听见戏鼓声声;走近了,透过窗门,排练厅里师生们的唱念做打便映入你的眼帘,一曲韵味浓醇的《五女拜寿》,是否也会让你跟着哼上一段?这是戏剧系。弦乐悠悠,歌声飞扬,这自然是音乐系了,民乐合唱团表演堪称为艺院一景。还有舞蹈系的轻歌曼舞,美术系的视觉艺术,影视技术系的科技,文化管理系的理论,成教培训部的远程本科教学,附属中专浙江艺术学校的戏剧、音乐、舞蹈和综合艺术,艺术研究所的科研等等……一所综合性的高等艺术学校已经初具规模。

    学院现有戏曲表演、影视表演、表演艺术、音乐表演、音乐教育、舞蹈表演、美术教育、装饰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艺术设计、电子声像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文物鉴定与修复、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等17个专业,其中戏剧影视表演和音乐表演两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艺术表演综合实践教学基地是省高职示范性实践教学建设基地。2005年与西安音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分别开办音乐教育本科班和艺术设计本科班。现有本科生和大专生1500名,中专生900多名;专职教师2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70余人。

    从中专到大专,由浙江艺术学校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袭着艺术教育的发展脉络,不断提升和发展,学院建设与时俱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3年多时间发展迅速,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大为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2002年,学院顺利通过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合格评估。

    3年多来,艺院的教育教学成果显著:艺院师生演出的中国原创音乐剧《五姑娘》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荣获文华大奖,并初选入围2004年至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艺院学生参加“蚁力神杯”全国戏曲戏剧大赛,连夺两项一等奖和多项二三等奖;参加全国“桃李杯”舞蹈大赛获奖,实现“零的突破”;参加央视第六届CCTV模特大赛和2005世界华裔美后选美比赛,双双摘得季军;参加“良渚文化杯”全国越剧演唱大赛,分获金奖和银奖。在央视青年歌手大赛、浙江省大学生艺术比赛等各项艺术比赛中,艺院学子屡获大奖或包揽金奖。由艺院戏剧系青年教师导演、影视表演专业学生担演的话剧《安妮日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战争胜利60周年的文艺舞台上,精彩亮相,先后公演于杭州、上海等地,尤其在上海面向青少年学生公演,连演34场,场场爆满,观众多达4万余人,广受好评。《安妮日记》和同样由戏剧系青年教师导演的话剧《钦差大臣》在杭州公演后,被浙江文艺界人士誉为“看到了浙江话剧界的一缕曙光”,见证了艺院影视表演艺术的实力。艺院附中排演的越剧《五女拜寿》等大戏走出校门走向市场,在浙江省各地巡演,场场爆满,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使越剧表演专业这个学校的“拳头产品”得到继承和光大。艺院还有多位音乐教师获得全国“区永熙音乐教育奖”和浙江省教授“名师奖”。学院发展、人才培养和艺术教学科研成果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作为浙江艺术教育的“宠儿”,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受到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邓颖超、江泽民同志先后亲切接见赴京演出的艺校师生,到新时期历任省委书记李泽民、张德江、习近平等同志对学院的视察,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支持和提携,国内外不少名家的关心指导,这些都在浙艺人心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佳话。

    开门办学是艺院的振兴之道。艺院与国内外本科院校和艺术名家合作办学、邀请国内外艺术名家名师来院讲学,蔚然成风。合作办学和名家讲学,多元化多视角的教学,提升了艺院的办学水平和层次,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取得很大的收益。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先后与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在学院内开展本科教学以及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教学。与世界著名小提琴家钱舟合作开办“钱舟音乐班”,致力于为浙江培养新一代交响乐专业人才和艺术师资人才。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是浙江省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一张靓丽的名片,多次应邀赴英国、法国、西班牙、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演出、考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参加英国阿伯丁国际青少年艺术节,艺院师生精彩展现中国艺术,赢得了声誉,得到了我国驻英使馆和艺术节组委会的高度评价,受到我国外交部通电表彰。艺院还与香港演艺学院、香港王仁曼芭蕾舞学校、美国迈阿密舞蹈学校、新加坡艺术学院、法国国立音乐学院、德国考富伯伦音乐学校等频繁互访,交流学习,为师生开辟了广阔的教学实践天地,扩大了学院的国际声誉,传播了友谊。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