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11月1日讯:五十年风雨沧海桑田,五十年跋涉铸就辉煌。
序语
金秋季节,走进位于滨江高教园区的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这里树木葱郁,草色青青,环境优雅,景色宜人。这座年轻新颖又历史悠久的艺术学府蕴含着美丽青春,又充满着艺术内涵。这里即将要举行五十周年校庆,浓郁的喜庆气氛已是扑面而来。我们不禁要走进这所学校的深处,去感受她丰厚的历史、辉煌的成就和美好的未来。
历史的美丽
艺术是展现美的,属于艺术因子的艺术院校也总是给人以美好的记忆。我们想到了抗战时期的延安文艺,就会想起鲁迅艺术学院。“鲁艺”这个美名给人留下多少回忆和崇敬。
浙江也有“鲁艺”。1955年5月,一批革命文艺工作者在浙江省文化局的领导下,在风景秀丽的西湖风景区黄龙洞旁建起了一幢教学楼,名为浙江文化干部训练班;三年后易名为浙江省戏曲学校,一群充满艺术梦想的青春少年走进这座艺术殿堂的大门,学习戏曲、音乐、舞蹈、美术。浙江这个文化之省诞生出一所新型的社会主义文艺学校,从此,浙江艺术事业的发展繁荣,便与这所学校有了割舍不掉的联系。学校以后几经更名,于1978年4月正式更名为浙江艺术学校。这所学校就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前身主体。
在浙江艺术学校五十年的办学史上,名师荟萃,巨擘亲授,有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越剧表演艺术家姚水娟,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王传淞,笛子艺术大师赵松庭,音乐教育家周大风等。桃李芬芳,有闻名于国内外的艺术名家和演艺明星茅威涛、杨小青、周迅、董卿、何赛飞、陶慧敏、王奉梅、陈辉玲、董柯娣、山翀、张羽军、詹永明、毛戈平等;蜚声海内外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诞生在这里;98级音乐舞蹈班从这里脱颖而出获得文化部舞蹈“群星杯”银奖……浙江艺术教育界的这朵艺术奇葩,为浙江乃至全国艺术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层出不穷的艺术明星美丽生动地注解着她,无数个省级和国家级艺术比赛的奖项编织着属于她的荣誉和花环。浙江艺术学校在国内外艺术教育界享有了盛誉,成为浙江省艺术人才培养和艺术教育教学的中心基地。由此学校四次被教育部、文化部评为“全国重点艺术中专”。
浙江艺术学校是上个世纪50年代应浙江文化艺术事业发展需要而生的;到了上世纪90年代,浙江建设文化大省,艺术教育被提到更为重要的地位,建设浙江艺术学院被写进《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在这种文化大发展和艺术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今天的精彩
由“两校一所”合并提升而建的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兼具教学、实践和科研三大优势,成为集表演艺术、视觉艺术、电子艺术科技、文化管理等多学科为一体,容本科、大专、中专多层次办学为一身的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学院教学延续着50年办学史所形成的“以表演艺术类专业为重点,同时发展其他相关专业”的办学特色,培养中、高级文化艺术人才和技术管理人才。
漫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常给人一种精神的享受,视觉和听觉的愉悦。弦乐悠悠,歌声飞扬,轻歌曼舞,这是令人陶醉的艺术天堂。
学院现有戏曲表演、影视表演、表演艺术、音乐表演、音乐教育、舞蹈表演、美术教育、装饰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艺术设计、电子声像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文物鉴定与修复、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等17个专业,其中戏剧影视表演和音乐表演两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艺术表演综合实践教学基地是省高职示范性实践教学建设基地。2005年与西安音乐学院和浙江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分别开办音乐教育本科班和艺术设计本科班。现有本科生和大专生1500名,中专生900多名;专任教师2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70余人。
从中专到大专,由浙江艺术学校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应运而生的学院承袭着艺术教育的发展脉络,不断提升和发展,学院建设与日俱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三年多时间发展迅速,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大为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2002年,学院顺利通过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合格评估。
三年多来,艺院的教育教学成果显著:音乐剧《五姑娘》荣获文华大奖,并入围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参加“蚁力神杯”全国戏曲戏剧大赛,连夺两项一等奖;参加全国“桃李杯”舞蹈大赛,实现“零的突破”;参加央视第六届CCTV模特大赛和2005世界华裔美后选美比赛,双双摘得季军;参加“良渚文化杯”全国越剧演唱大赛,摘金揽银。话剧《安妮日记》和《钦差大臣》公演后广得好评,见证了艺院影视表演艺术的实力。艺院附中排演的越剧《五女拜寿》等大戏走出校门走向市场,在全省各地巡演,场场爆满,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使越剧表演专业这个学校的“拳头产品”得到继承和光大。艺院还有多位音乐教师获得全国“区永熙音乐教育奖”和浙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受到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赴京演出的艺校师生,到新时期历任省委书记对学院的视察,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广泛关注、支持和提携,国内外各方名家的多次莅临关心指导,成就出许多佳话。
开门办学是艺院的新兴之道。艺院与国内外本科院校和艺术名家合作办学、邀请国内外艺术名家名师来院讲学,蔚然成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先后与中央音乐学院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和浙江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在学院内开展本科教学以及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教学。与世界著名小提琴家钱舟合作开办“钱舟音乐班”,致力于为浙江培养新一代交响乐专业人才和艺术师资人才。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是浙江省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一张美丽多姿的“金色名片”,多次应邀赴多国演出、考察,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参加英国阿伯丁国际青少年艺术节,艺院师生精彩展现中国艺术,为中国赢得了声誉,得到了我国驻英使馆和艺术节组委会的高度评价,回国后受到我国外交部通电表彰。艺院还与国外诸多艺术院校频繁互访。
艺院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为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载体,展现专业业务和精神风采的舞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培养“四有”新人和合格的文艺人才。
德艺双馨,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于文艺人才的要求。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以此为培养宗旨,开展教育教学,成果卓著。有感于艺院的人才辈出、桃李满天,著名诗人、原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在学院考察时,欣然题词:“德艺并育、桃李同春”。
未来之路
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是浙江在新时期的一个号令,处于这个文化发展大环境下的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期。学院将承载起五十年的光荣与梦想,传承五十年办学业绩,规划未来发展的蓝图,构建新的发展平台,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以培养艺术人才、探求艺术研究、繁荣艺术事业为己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更加稳健的脚步,取得新的成绩。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已经确立起令人鼓舞的奋斗目标:近期发展目标是建成一流的综合性高等艺术职业学院,长远发展目标是建成教育教学质量一流、艺术创作活跃、教科研成果显著、办学特色鲜明的本科艺术学院,成为浙江省现代高等艺术教育和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中心基地,为浙江建设文化大省作出应有的贡献。
从西湖黄龙洞到钱塘江滨江高教园区,历史悠久而又面貌新颖的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一定会演绎出一个精彩的高等艺术教育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