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剧作者、我院创研室一级编剧胡月伟首先介绍了无场次话剧《粉墨傲王侯》的创作情况。他表示,我院要成为教学、创作、研究基地,明年又适逢“话剧百年”,借此机会推出一台话剧大戏是很有意义的。剧中“马啸天”一角融合了京剧表演大师谭鑫培、杨月楼、余叔岩等人的精彩故事,因此这部话剧会带有一定程度的京剧色彩。他还谈到在创作过程中,因考虑到市场定位、音乐、舞台空间等元素,决定把它做成无场次话剧,以期有更大的自由空间。
集编剧、表演于一身的戏剧专家赵美成对戏剧、影视都颇有研究,他充分肯定了该剧,认为它很大气,马啸天身上体现出的对戏曲艺术的执著、为人正直等人文精神可以和学院培养学生的目标挂钩,非常有意义。同时,他指出该剧本空间密度太大,对将来导演的处理和演员的表演会造成困难。另外,考虑到舞台演出的特点,应该删繁就简,使该剧结构更适合话剧演出。
科研处副处长(主持工作)蒋中崎进一步指出,该剧的题目值得商榷,因为《粉墨傲王侯》听起来更像电视剧而不是话剧的名字。此外,剧中人物应该减少,突出主要人物。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剧中的京剧大师一定要有其独特的个性、要有新意。他认为剧本的话剧特点需要更突出一些,更侧重戏剧性、矛盾冲突。
著名编剧胡小孩和顾天高都有丰富的创作经验,他们都肯定了该剧,认为它很朴素又很时尚,结构上很顺畅也很精炼。同时指出,因为话剧要求在2小时内完成演出,必须突出主要矛盾,头绪不能太多。要注意和电视剧的表现方式区分开来,重新选取一个视角。这方面,从电视剧版和电影版《长恨歌》的比较中可以得到启示。由于导演要进行二度创作,他们建议,剧本的修改可以尽早让导演介入。
院党委委员、副院级调研员余东东肯定了该剧的可看性强、情节生动、剧情感人,并提出四点意见:要有话剧样式,提交的初稿电视剧本感觉强烈,镜头感很强,舞台感不够;内容太多,一些配角的戏分太多;要用话剧语言,因为话剧的语言相对提炼,承担的表现力比电视语言强,要既生活化又有典型性;要抓住该剧的“魂”,初稿中让人感到热血沸腾、灵魂震动的东西稍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舞台艺术样式呈现多样化态势。见证了该剧本从电视剧本到话剧剧本的改编过程,创作研究室主任施王伟充分认可《粉墨傲王侯》集多门艺术于一身的丰富内涵。他认为这种交叉、模糊的表现形式,如果演绎得好,或许会给舞台艺术新的亮点。但舞台艺术毕竟不等于电视电影,其动作性、时间性、空间性相比之下都有局限,所以在修改剧本中,必须考虑到话剧的特点。
此外,史昕、那刚、赵鑫然等戏剧系教师也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觉得在确立创作班子后进行剧本修改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