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社会实践后的一次义务劳动

来源:. 作者:附中党校学员:郑蒙蒙(04美术班) 发布时间:2006-05-18

 

星期天上午,院党校组织我们第七期培训班学员赴云居山参观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悼念革命先烈,我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震撼。

当天下午,活动结束后回到学校,我们附中学员班的十几名同学在关桂凤老师的组织下,参加了“以热爱劳动、讲卫生、讲文明为荣”的周末义务劳动。

下午一点,我们在8号教学主楼集合,对三楼的各个教室进行彻底的大扫除。开始我们先用扫把把垃圾扫出教室,没等把垃圾全部扫出教室,大家个个已是汗流浃背。但看着慢慢变干净的教室,心中非常舒坦。顽固的污渍还需要用“武力”,我们找来了刀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粘在地面的口香糖等刮去。累了直起腰,挥去额上的汗,继续着我们的“快乐”。最后洒水拖地,努力地劳动着。看着教室越来越干净,我们的脸上都不由浮起了笑容。经过四五个小时的辛勤劳动,三楼教室焕然一新。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以热爱劳动、讲卫生、讲文明为荣,为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努力吧!

 

点评:

“荣”之于“耻”的洗礼

 

组宣处:马向东

 

“亲爱的304教室上课的同学:让我们以爱劳动、讲卫生、讲文明为荣。你们的校友与您共勉之!2006423日下午。” 这是写在我院8号教学楼教室黑板上的几行粉笔字。

我是从王占霞老师拍摄的一组照片中看到的。老师此前曾对我说起星期日那天党校学员赴云居山参观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返校后,附中学员班的十多位同学在关桂凤老师的带领下,在教学楼进行了四个多小时的义务劳动,清洁了三层楼几乎所有的教室。当时我仅仅只是觉得老师的善于将荣辱观教育与实践结合。及至我一张一张地翻看这组照片,内心顿时有着一种被震憾的感觉。

照片展现出的有塞满零食、饮料包装盒的课桌抽屉,刻满“爱恨情仇”漫画和文字的桌面,玲琅满目如垃圾场一般的教室地面,布满鞋印、污秽不堪的白色墙面……特写镜头下的我们的同学们的“杰作”从来没有这样让我感到触目惊心。

教室之于学生如母体之于婴孩,一个孕育新生命的母体没有理由不受到被她孕育的孩子的尊敬和爱护。看着那些伤痕累累污秽满面的教室和课桌,仿佛能看到从慈爱辛劳而伟大的母亲双眼里流出的凄楚伤心无奈的泪,让人心痛不已。

而与此相映照的是,无声照片中附中同学们和关老师所展现出的身影:师生们手拿沙皮纸如绣花一般耐心地磨除桌面上的雕刻图字,两位女生蹲着身体一丝不苟地擦着地面上的脏物,数位同学扫着可以被称为“堆”的垃圾,一位女生挥着拖把清洗着地面的脸……

“荣”在清洗“耻”的脸。震憾和感动中我蓦地想到这句话。一场由师生自发组织的义务劳动,何尝不是在折射着我们身边的“荣”和“耻”:以热爱祖国为荣,附中同学们以热爱学校和教室来践行;以服务人民为荣,附中同学们用休息时间的付出来实现为同学服务;以辛勤劳动为荣,附中同学们用勤劳和汗水注解了属于他们的光荣。而同学们搞完清洁后留在黑板上的那段文字,更成为这次清洁行动的点睛之笔:一次不寻常的对于教室的清洁卫生,外化的是一次义务劳动,内在的则蕴含着同学们之于自己的年轻心灵的一次洗礼,更是“荣”之于“耻”的一次最好最真切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