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细雨绵绵,四村八邻的村民们却依旧是撑着雨伞、穿着蓑衣,络绎不绝地涌向临安乐平乡外伍村文化乐园来看越剧,能容纳两千人的院子里人头攒动,热闹不已。看着这一切,院长张鸿雁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就是越剧首演地百姓对于越剧的钟情。 然而天公不作美,前一天尚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这天一早却下起了雨,并且毫无停息的迹象。上午七时许,附中越剧表演班的三十多名师生和美术系的数名同学以及科研处、实践部等部门的相关人员,在院领导张鸿雁、李人麟的带领下,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临安市乐平乡外伍村。 同学们首先来到“越剧首次试演地”纪念碑前。5年前,由省文化厅老厅长、剧作家钱法成题写的纪念碑在这里落成,由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范瑞娟和钱法成共同揭幕,并举行了盛大的文艺演出。那天也是一个雨天,四乡村民也是撑着雨伞来参加庆典、观看演出的。此时艺院的师生们与见证历史的纪念碑合影,仿佛融身于越剧发展史的历史长河中。 下午,外伍村文化乐园内一张临时搭建的庞大的雨蓬下,坐满了早早来到现场的村民们,男女老少人人面带喜色,仿佛过年过节一般。来的晚的,则占领了二层楼的村委会和文化站办公楼,二楼走廊便成了剧院的挑台一般。再来得迟的,则不辞辛劳地撑着雨伞、或穿着蓑衣,或站或坐,甚至坐在拖拉机上看起了演出。倒是独特的一幕风景。面对这新鲜的一切,越剧班的同学们显得格外兴奋。这是她们在艺校学艺三年后的首次下基层演出,也是真正面对观众的第一次演出。 1时半,活动开始。乐平乡党委副书记刘金海致欢迎词,临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晓讲话,表达作为越剧之乡对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师生的热烈欢迎之意。副院长张鸿雁在讲话中充满深情地表示,我们是怀着对越剧的情节来到越剧首演地的,来向越剧之乡的群众奉献我们的越剧表演的,很有意义,同学们很受教育。之后,副院长张鸿雁和附中校长李人麟代表学院向乐平乡政府赠送了美术书画作品。随后,表演正式开始。 小演员们登上了舞台。站在高高的四处透风的简易舞台上,面对着热切期盼的村民们的脸,她们的表演激情被点燃。《梁祝·回十八》、《何文秀·算命》、《陆游与唐琬·沈园会》、《红楼梦·哭灵》、《白蛇传·断桥》,这些经典的传统越剧折子戏经由青春亮丽的小演员们演来,别有一种意韵之美和青春之美,演员们表演虽显稚嫩,却是唱做念打,惟妙惟肖,字正腔圆,剧情的峰回曲折、剧中人的喜怒哀乐被精彩地演绎。从演员甫一亮相的喝彩和掌声,到压台戏《断桥》中许杉杉表演所掀起的观演高潮,乐平乡的村民享受越剧之美的同时,也将他们对于越剧的喜爱之情热情地回馈给了舞台上的这些越剧的新花们。热烈的气氛中,当地两位村民也先后登台演唱《西湖山水还依旧》和《二堂放子》,一展越剧首演地群众的爱越情结。 此次演出中,学生们的表演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他们尤其赞许饰演白娘子的许杉杉同学和饰演陆游的郭茜云等同学,认为她们是越剧的好苗子。 临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晓在演出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临安群众喜爱越剧犹如超级女声,热情很高,群众性的越剧活动很多。乐平是越剧首演地,今年又值越剧百年,艺术学院越剧专业学生来这里演出也是首次,很有意义。观看了演出,很受鼓舞,希望艺术学院能多下基层演出,祝愿艺术学院能多出越剧明星,光大极具魅力的越剧艺术。 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浙江艺术学校曾培养出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和何赛飞、陶慧敏等一批优秀越剧“小百花”。升格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后,越剧表演是学院的重点专业,有中专和大专两个教学层次。让越剧走向民间,使越剧教学与演出实践相结合,是学院扩展教学领域、服务广大群众、振兴越剧艺术教育的有益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