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杭州设立的醒目的“快速公交车道”,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从今年开始新增设每年100万元的越剧表演人才培养专项基金,越剧人才培养驶上了快速的“绿色通道”。随着今年招生工作的结束,专项基金已突现其成效。招生生源数量和质量较往年均有大幅度提高。
100万元对于经济发达的浙江而言并非是一个大数字,即便是专业院团创排一出大戏的投资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然而100万元专门投向一所学校的越剧表演人才培养,在国内艺术院校中称得上是一个不小的举动。从100万元的背后人们看到了越剧表演人才培养的希望所在。
今年3月,省委领导赴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视察,有感于学院强势表演专业的办学特色、明星辈出和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奖颇丰,指出浙江要建设文化大省,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尤其是艺术院校的作用。表示浙江省委非常重视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以及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几所高校对文化大省建设直接的支撑作用。强调学院作为全省文艺人才培养的高地和摇篮,要在文化大省建设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主动承担文艺人才培养的重任,在文化大省建设的大盘子里找到自己的份额。省委领导的讲话对正处于“二次发展”的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而言,仿佛春风,又如春雷,极大地鼓舞了全院教职员工投身于学院发展和文化大省建设的事业中。正是在这次视察后,省委宣传部作出对浙艺职院每年增设100万元越剧表演人才培养专项基金的决定。
越剧表演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优势和特色专业,是省重点专业之一,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曾培养了包括茅威涛、杨小青等越剧艺术家在内的无数越剧艺术人才,由此浙艺职院也成为培养越剧人才的摇篮和主要基地。然而近年来越剧人才的培养已在较大程度上步入困境,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带来的教育成本的提高,而越剧生源多数来自农村,不菲的教育成本使许多考生望而止步,限制了不少优质越剧生源报考该院。另一方面,遍布全省的25个国办越剧院团1800多名从业人员和470多个民营越剧团16500多名从业人员,活跃在广大城镇和农村进行演出,丰富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却存在着表演技能和艺术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通过专业培训提高这些越剧从业人员的艺术层次和专业素质,也成为浙艺职院的一项重要任务。
文化大省建设和越剧百年之盛,共同催进着社会各界对于越剧人才培养的重视和期望,由此越剧表演人才培养专项基金的设立也成为水到渠成之事。
100万元专项基金怎么用?首先是为进入到学院大中专越剧表演专业学习的新生减免50%的学费,仅此项学生第一学年可省下学费5000元。其次是对在校越剧表演专业学生在常规的“奖助贷”以外,增设专项奖励金,且奖励面广,幅度大,最高奖学金获得者每年可获取6800元。三是进行越剧表演特殊人才培养,按照艺术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要求,每年确定5%—10%的尖子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在剧目创作、参赛、参演等方面给予政策和措施倾斜,以有利于越剧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建立“绿色通道”,每年选拔该院附中及社会上的拔尖越剧专业学生,破格升入该院大专学习。四是进行越剧师资培养,采取“柔性流动和兼职”办法,每年聘请越剧名家来学院兼课,培养专业教师,提高越剧师资水平。五是举办全省优秀越剧演员研修班,使专业越剧团和民营越剧团骨干演员的艺术层次和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六是开展越剧表演艺术研究和剧目创作,举办区域性越剧理论和表演论坛,开展越剧艺术学术交流,促进越剧艺术和越剧教学发展。
越剧人才培养“绿色通道”工程启动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今年的越剧招生工作呈现喜色,一些家境较为困难而自身素质条件好的学生,纷纷选择报考该院越剧专业,并被顺利录取,圆了自小就有的“越剧梦”;江苏常州市的“越剧摇篮工程”一次性为学院输送了多个优秀生源。学院今年越剧专业生源质量由此得到较大提高。今年暑期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学院承办的全省青年表演人才高级研修班暨戏曲花旦高研班刚刚成功落下帷幕。目前学院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越剧大赛、“越女争锋”等赛事活动,学院的越剧表演人才培养出现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越剧表演培养专项基金的设立,在省委领导对于学院发展物质和精神双重重视、鼓励和支持下,表示要将专项基金作为真正促进越剧教学水平、扩大越剧教学影响的催化剂。同时根据上级的扶持,在配套经费、管理力度和人才培养方案上作调整,充分发挥自身造血功能,更好地发挥专项基金的作用,使越剧人才培养在浙江建设文化大省的进程中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20多年前,浙江在越剧表演人才培养上的一次开拓性的壮举,诞生下享誉海内外的越剧“小百花”;20多年后的今天,适逢浙江建设文化大省,越剧艺术的希望之花将如何绽放,人们在期待着,艺术院校理应作出应有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