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施特劳斯音乐学院钢琴大师来我院讲学

来源:. 作者:章曼丽、 摄影:黄明智 发布时间:2006-09-25

 

921下午,理查德·施特劳斯音乐学院钢琴大师Bianca  BodaliaThomas  Bockheler钢琴现场辅导讲座在学院音乐厅举行。

Bianca  Bodalia是理查德、施特劳斯音乐学院的执行副院长,十三岁时她就每个月和乐团合作三场协奏曲的音乐会,是一位活跃在世界各地的德国钢琴大师。Thomas  Bockheler是理查德、施特劳斯音乐学院的钢琴系主任,在德国慕尼黑音乐大学教授钢琴、钢琴教学法和钢琴史等一些课程。Bianca  BodaliaThomas  Bockheler是拉赫玛尼诺夫和布索尼两位钢琴大师弟子的学生。

讲座之前,先举行音乐系师生音乐会。音乐会上半场由青年教师祝杭红柳琴独奏《春到沂河》和声乐学生沈毓和林帅天分别演唱的山西民歌《闹新春》、陕北民歌《崖畔上酸枣红艳艳》以及器乐学生沈帅的二胡独奏《悲歌》和郑吟的古筝独奏《冥山》组成。下半场是音乐系钢琴教研室三位青年教师的钢琴独奏,分别演奏了贝多芬《f小调奏鸣曲》(热情)第一乐章、勃拉姆斯《间奏曲》OP.119 No.2 、肖邦《练习曲》 Op.10 No.5 &Op.25 No.9 等曲目。

音乐会结束后,两位钢琴大师对于我院师生的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音乐会的水准,特别是对音乐会的上半场中国作品的演奏和演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现场观摩,他们亲身感受到中国音乐的魅力,同时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下半场三位钢琴教师演奏的欧洲作品,他们认为在作品把握上很到位,准确地表达了曲目所要表达的内容,完成得很成功。

对师生音乐会作点评之后,两位钢琴大师边示范、边讲解,从钢琴教育的理论出发,阐述了对钢琴演奏的理解:在演奏钢琴时,一定要了解和掌握钢琴作品和作曲家的背景,真实的生活阅历。每位作曲家他的人生经历不同,所表现的音乐个性也就不一样。他们列举了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肖邦、德彪西等作曲家的创作背景、音乐风格和演奏方式。他们剖析了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20世纪音乐作曲家的生活阅历,由于他们的经历不同,年代不同,因此他们所传达的音乐风格也就不同。他们还阐述了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浪漫主义时期勃拉姆斯和肖邦的音乐,虽然是同一时期,但是所演奏的音乐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位钢琴大师同时也希望新一代师生要更多地去理解、创造生活,多看音乐史论的书,多看些影视作品,多学习世界上值得学习的东西,因为音乐就是生活,音乐就是知识,音乐就是阅历,音乐就是人生,音乐就是一切的一切。两位钢琴大师通过亲自示范和现场师生互动,进行学术交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音乐系主任黄明智教授对两位钢琴大师的精彩讲学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两位钢琴大师的幽默风趣、全新的钢琴教学法,使广大师生受益匪浅,提高了师生的钢琴素养,增添同学们学习钢琴的兴趣与信心,并期望在座的每位师生定好人生目标,展开翅膀,展开想象,学好语言,学好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