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秋雨结束了杭城连日的干燥,让人们感到了秋的凉意。然而,浙江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内却热情高涨、激情洋溢。
上午九时正,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我院承办的“浙江潮”文化论坛第十讲准时在浙江图书馆开讲。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应邀前来作《艺术与人生》的主题讲座。讲座由副院长黄大同主持。院党委书记林国荣、院长何志云等院领导,我院和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等院校的部分师生听取了讲座。著名表演艺术家、北京人艺副院长濮存昕也来到了讲座现场。
韩美林先生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艺术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家、特殊贡献艺术家。他才华横溢,涉猎宽泛,在绘画、书法、雕塑、手工、布艺等诸多领域成就非凡。韩美林的作品包括绘画和雕塑,作品以动物和人物为主,把写实、夸张、抽象、写意、工笔、印象等诸手法的东方、西方艺术巧妙融为一体。主要作品有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凤凰标志、1983年猪生肖邮票、1985年《熊猫票》等。1999年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韩美林艺术展”引起轰动。中国美术家协会韩美林工作室,是全国第一家以艺术家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他创作的雕塑作品花岗石铸铜《五龙钟塔》还入选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标志雕塑,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也是其作品之一。讲座中,韩美林先生以他的真诚坦直和充满激情、颇具感染力的语言感动了现场的聆听者,听众们不时对他的精彩发言报以热烈掌声。此次讲座,韩美林就艺术与人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人性的、艺术与人格精神等方面进行了阐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他剖析了当下一些社会现象和事例,指出了21世纪对文化的重视、需求以及不足,阐释了艺术观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以及文化底蕴的重要性,也导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对于艺术与人性的“真、善、美”以及艺术与人格精神方面,韩美林先生提出,艺术人应该是一个大写的“人”,要成为艺术人,首先要以文化作为积淀,“真正艺术家是有学问的”。韩美林表示,不要去当匠人、艺人,而是要成为一名艺术家。人生只有一次,既然选择了艺术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就要清楚它既不是鲜花掌声,也不是金钱美酒,而是一种艰苦辛勤的跋涉,一种坚持不懈的努力。针对现下演艺圈中一些浮躁心态、某些“行为艺术”和一些媒体追求“俗文化”等现象,他认为,人要有一种精神,要有一种责任感,要做“21世纪的文化人”。艺术人要有良知、责任和爱心。韩美林谈到,现在,我们的音乐多往港台方向走,动画多往美日方向走,而在动画方面我们只能算一个加工大国,没有自己的东西。我们自己的文化要不要发展,这值得大家深思。
对于自己的成就,韩美林谦逊地表示,“我不是做雕塑的,也不是什么艺术家。”他笑称自己只不过是“陕北老奶奶的接班人”,从民间走来,从陕北老奶奶的剪纸中来,跟陕北人民密不可分,跟生活土壤密不可分。韩美林认为,艺术人要注重对民族艺术的汲取,对我国优秀文化的挖掘。艺术不能搞“全球化”。正因为民族性、民族地域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艺术形式。艺术强调的是个性,强调的是独立性和民族性,因此它绝不能“全球化”。他严肃地提出,“世界艺术大同之日,就是世界艺术灭亡之时。”
对于前来聆听讲座的莘莘学子,韩美林先生着重指出了一个人在成长时期教育的重要性。他表示,作为一名艺术家,要“头顶音乐、脚踩文学”,最具体的文化和最抽象的音乐都是不可缺少的。他强调,“想要做艺术人,一定要有文化。”而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作为一个艺术人,平常就要注意多种知识的累积,涉猎要广,底蕴要足。不能仅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而要多学一点,什么书都要看一些,各个方面都会一点、懂一点,博采众长,才能成就艺术。
讲座中,韩美林不仅展示了他渊博的学识和对其他艺术领域的广泛涉猎,这位年届古稀的艺术家活力依旧,现场高歌了数段风味浓郁的陕北民歌,让与会者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