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评估工作启动较早,并且已于今年三月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评估。在回顾迎评全部工作的基础上,杨柳总结了五方面的经验。
第一、确定目标。杨书记认为为达到高职院校水平评估的指标而进行的迎评工作,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是同步的,所以是好事情。他们当时定的迎评目标是“在某些方面领先全省,并将一、二项精品化,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榜样。”确定目标的同时,学院还要为评估工作“清障”。就是指打破以前存在的,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潜在的影响评估工作的因循性因素,对于阻碍评估工作顺利进行的这些因素立时整改乃至处罚,这样做有利于营造“健康、竞争、向上”的工作氛围。第二、提升理念。主要是强调高等教育的“高等性”,高职院校一般由中专技校升级而成,“职业性”突出,但“高等性”不强,所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在迎评开始后,始终对全体教工进行巩固“职业性”,强化“高等性”的教育。杨柳解释“高等性”的内容有四方面:院领导的大局意识、教师的科研意识、管理部门的专业意识和服务部门的“尊重意识”。所谓“大局意识”,就是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大大高于中专,所以院领导的决策要考虑更多的因素。“科研”是高校的立校之本,高校教师和中专教师最大的差异就在于科研水平上,所以当中专教师向高校教师转型时,必须强化科研的能力。至于强调管理部门的“专业意识”和服务部门的“尊重意识”,是因为其管理、服务对象变化了,高校事务、包括人文性的大学生管理,远比中专阶段复杂得多,没有细化、精化的专业管理、服务意识是难以对应的。第三、强调校园文化。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给自己校园文化的定位是“科研引领”,并为此提出了“文化厚校”的口号。他们从教师、学生、校园环境全方位展开。杨柳提出,建设校园文化氛围的重中之重是在教师队伍上下工夫,因为“营盘”的氛围主要靠教师引导,学生是“流水的兵”。为此,学校两年内引进了62名硕、博士。四年中自己培养了10名教授,已经做到二级院系领导的教授化。当全校都沉浸于科研的氛围中后,还有谁说这不是一个高等院校呢。杨柳还认为强调科研,能使学院保持前瞻性,使学院保持自身教学、专业建设上的个性和深度,有了这个个性和深度,学院上档次了,校园文化也显得独特而有内蕴。第四、健全制度。其中人事聘用制度的完善是最重要的,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按照通行的本科院校的做法,划分岗级待遇,并强调相应岗级的科研任务,以科研作为绝对“开关”,毫不含糊。杨柳解释说作为刚升级的院校,在初期制定制度时,矫枉必须过正。只要这样,全体教工才会将研究型工作方式当作自觉的追求,把科研作为自己的“生命状态”。事实证明效果很好,短期内学院已经拥有6个精品课程(包括一个国家级精品——“文秘”专业课程)、5个新世纪教改项目。制定严格制度的同时,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双管齐下,在人才培养上花大气力,他们重点培养骨干科研教师,敦促他们培养年轻教工的科研能力,并把他们培养后生力量的情况列入考核。第五、统一认识。和第二点不同,该点仅指对评估意义和做法的统一认识,比如高校建设确实是“百年树人”的“大计”,很多项目是要时间去积淀的,但为了评估,就要“咬定目标”,该竞争的就要去竞争,在评估时,制度建设务必“矫枉过正”,“敢动真格”。
杨柳书记和随行的湖职院科研处副处长金雁还就与会者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回答。对湖职院校园建设印象深刻的我院张鸿雁副院长发言指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由湖州经贸学校、湖州粮校和湖州广播电视大学三家单位合并而成,与我院有相似的组建经历,认真吸取他们的经验无疑对我院的评估工作大有裨益。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成功通过评估,又一次应证了“有志者事竟成”,我们也要将“背水一战”的拼搏精神带到迎评工作中去。
最后,何志云院长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杨柳书记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评估经验,而且给我们带来了一袭学院风范,这种学院风范将师生凝聚成学院发展的动力。我们在审视评估和学院建设发展方面标准时,要着眼于“高等性”,这个“高等性”的实质是现代高等教育理念。杨柳书记五方面总结得很好,它基本囊括了评估指标体系中的要点。我们应在这五方面总结自身的不足。何院长还表示领导班子要进一步研究创新管理观念,以提高效率,务使我们的努力达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