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我院13号楼会议室中座无虚席,浙江工商大学教授马良正以他诙谐、易懂的语言讲述着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趋势。讲座持续了两个小时,2005级、2006级社区文化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以及文管系其他班级的部分学生聆听了这堂别开生面的专业课。
马良教授从当今社会工作的两个热点(城市社区和农村扶贫)切入,娓娓讲述了社区文化管理与服务专业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以及社区文化管理与服务逐渐从边缘化趋向于热门化等情况。他表示,从1988年北京大学首开社会工作教育专业,到如今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都体现了国家对社会工作的重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已经普遍化,而其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工作者,因此,作为这个专业的学生,前景堪好。马良教授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到,要培养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的人才队伍,这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对今后的就业有很好的保证。事业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部分,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今天,更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来从事这些服务性的工作,这也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马良鼓励同学们,为了今后能进入这个专业领域工作,现在就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本着助人为乐的心,服务大众。在讲座最后半小时,学生们纷纷向马教授提问,通过交流,大家更加了解了自己的专业,对将来也有了更大的期望。在热烈的掌声中,“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趋势”讲座划上了圆满的记号。
通过这个讲座,同学们了解到,社区文化管理与服务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助人自助的理念适合社会的发展需要,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社区文化管理与服务工作是一份崇高的工作,“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服务性专业同样可以对社会的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