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每天冒着炎热乘坐815路和K194路公交早晚奔波于莫干山路的家与滨江的学校之间,这对于林一航来说,已经很习惯了。截至8月1日,这位戏剧系2006级影视表演(五年一贯制)班的同学跟同系的其他五位同学一起,在学校里排练参赛小品整整25天了!
自今年2月接到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 “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大赛通知以来,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戏剧系等部门认真准备,积极参赛。在随后报送北京参加初评的剧本中,我院有3个作品入围复评,分别为荆芳、孙强编剧的《戏·情》,那钢、孙强编剧的《家有贝贝》,高铮、赵欣然编剧的《刺痛》。
为了能够实现最终夺取奖项的愿望,戏剧系作为这三个小品的重点打造的系部,精心策划、组织了暑期排练计划,冒酷暑、战高温,精心打磨三个小品。
7月5日,暑假甫至,酷暑已临。由那钢、赵鑫然、荆芳三位老师(导演)带领05影视表演班的张波、程程、刘璐,06影视表演(五年一贯制)班的林一航、鲁郑铮、陈璐等六位同学组成的三个剧组都放弃了休息,抱着同一个信念重新回到学校,开始为期一个月的精心打磨。
由于张波等同学不是杭州本地人,放假期间学校又有规定不得继续在学生公寓入住,《刺痛》剧组的三位同学在征得系里与学校保卫部门的同意后,因陋就简,就寝于戏剧楼排练教室,随带的凉席、枕头往地上一摊,就算是解决了睡觉问题;吃饭则是经常叫外卖。到排练后期,学校附近唯一一家专送外卖的“依恋”也关门装修了,同学们只好一次性买足方便面等食物对付吃饭问题;至于洗澡,这几位可爱的男生大大咧咧地说:“男生嘛,只要洗手间里有水,一切都OK啦!”而另一个剧组《家有贝贝》的演员鲁郑铮、林一航、陈璐三位同学,则租房的租房、借住的借住,每天来回往返的往返,整整近一个月都克服困难,任劳任怨,为排戏而倾心投入。
对于这次排练小品,三个剧组唯一的一位女同学陈璐说,这是自己亲身参与创作的第一次,以前从未有过,的确使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戏剧系主抓实践工作的负责人,那钢既要搞好自己的小品,也要统筹安排和兼顾其他两个小品的排练进程,工作相当繁杂,但每天他都坚持第一个到达排练教室。《刺痛》的导演
现在,第二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的评选活动已完成复评,经过大赛组委会对送审作品录像的评选,由荆芳和孙强编剧、荆芳导演的作品《戏·情》入围决赛,并将在 “第二届全国小戏小品大赛”上进行决赛。
我院影视表演专业的特色之一就是“以赛促学”,以比赛来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作潜力。通过戏剧系参加这次比赛的全过程,使同学们更加懂得了艺术创作需要精心打磨的重要性。接下来,还有省里的戏剧节、全国大学生话剧大赛等一系列赛事活动,都需要我们去主动亲密接触。虽然最后没有实现全部晋级的初衷,但是通过暑假排练的这段经历,同学们磨砺了自己的意志,点燃投身话剧的热情,激活学院话剧创作的气氛,努力营造“以赛促学”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