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杭城的空气中透露着瑟索的寒意,然而近几日,浙江实验艺术剧场却充满着热闹的气息。
演出在晚上七点一刻正式开始。时候尚早,剧场内却几乎已是座无虚席,家长、老师、亲朋好友,以及我院不同专业的同学们,带着鲜花、掌声和期待,早早地守候在舞台下,等待着共同见证演员们五年来努力的结果和成功。
古老的钟鸣,伴随着阵阵汽笛声,灯光渐亮,舞台上的布景一一展现:老式的桌椅、半旧的沙发、透着水渍的墙壁,这样一个陈旧而简陋的阁楼无声地述说着背景的沉重,而弗兰克先生的低泣注定了这是一场悲剧。《安妮日记》取材于二战时的真实事件。小女孩安妮与他的家人和邻居为了躲避纳粹的抓捕,藏在一间库房大楼的顶层中,两年多来暗无天日的生活中,10来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却在耐心而快乐地写着她的日记。舞台上,安妮的父亲——弗兰克先生颤声读起心爱的小女儿的日记,故事由此开始。
演员们精彩的表现向观众们传达了生活在绝境中的一群人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个成长中的少女虽在绝境中也不放弃的乐观,以及在艰苦的环境中也阻挡不住的情感的萌发。剧中安妮与父亲快乐地舞蹈,愉悦节时安妮出奇不意的礼物,信使梅普和克莱勒新年时带来的鲜花,万丹先生与万丹太太无意间表达的可爱,皮特的内向与羞涩,弗兰克太太的温婉、贤惠、善良,弗兰克先生的冷静、包容和理性,还有安妮与皮特之间懵懂而美好的爱情……在艰难的等待中,这些细小的快乐与温馨,无不让在场的观众为之感染,为之动容。故事的最后,悲剧仍是发生了,当这些剧中人物被捕,观众们禁不住潸然泪下。演出过程中,掌声和笑声频频响起,观众们深深地被《安妮日记》所吸引,被台上演员的投入演出所感动,切身体会和倾听着剧中人对生存的渴求、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两个小时的演出,短暂的似乎只有一瞬,但是这一瞬却凝结着历史的永恒。最后当演出结束、演员谢幕时,观众依然沉浸在剧中,久久不愿离去。
首演结束后,我院的创作委员会的成员和部分教师就该剧开了一个简短的研讨会,他们肯定了演员们的表现,以及本次复排的成功。为使剧目更加完善,委员们就节奏、服装、音效、道具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丁导演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复排过程中,在突破与创新方面他尝试着做了一些努力,
据了解,该戏排练了有近三个月,过程是艰苦的,
一年半的师生情,丁礼宁导演寄语这个毕业班的同学们:“干这一行,有艰辛,有快乐,如果以后能走上表演这条路,希望他们能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要被其他东西挡住双眼,更不能轻易妥协。”汗水终于换来今天的鲜花与掌声,五年的付出与努力,使06影视表演(五年一贯制)班的同学们逐渐成长,日益成熟,昔日那群懵懂的孩子已成为艺院校道上那一串串可爱的脚印,而今他们正如新星般闪闪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