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暨2007全国小戏小品大赛在张家港落下帷幕,我院创作的越剧小品《戏·情》荣获优秀入选剧目奖。
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属于国家级重要赛事,影响并推动着中国当代小戏剧创作的发展。第二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分报送、初评、复评、终评四个阶段进行。从4月份开始,大赛共征集全国小戏和小品作品2000多个,经过初评和复评,来自17个省的30多个市县以及广州军区等部队文艺团体的45个小剧目进入终评,进行最后的决赛。10月28日至11月2日举行的终评可以说是一场全国专业团体和艺术院校的精英联合赛,很多剧目都选择了剧本和表演的强强联手,更有不少是在基层已经过数百场演出锤炼形成的成熟作品。经过六场决赛,在11月3日举行的颁奖晚会上,小戏类和小品类各10个获奖作品以及编剧、导演、表演等奖项全部揭晓,我院创作的越剧小品《戏·情》荣获优秀入选剧目奖。
由我院教师荆芳和孙强编剧、荆芳导演的戏曲实验小品《戏·情》刻画了一位戏曲表演艺术家的人生历程,在12分钟时间里演绎了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该剧表现了一位颇有建树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在舞台上的光彩夺目,历经历史劫难、遭遇种种冲击后依然保持对戏曲艺术刻骨铭心的挚爱,最后将全部精力投入戏曲艺术传承,在教育领域重新焕发艺术光彩、体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作品的创作手法新颖别致,情节跌宕起伏,构思不落俗套,表演形式介乎于戏曲和小品之间。全剧没有一句台词,完全靠演员的表演和贯穿始终的四句越剧唱腔来塑造和刻画人物,给人予耳目一新之感,赢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成为浙江省在本届赛事上唯一的一个获奖节目,也是唯一一个以越剧题材入围决赛的获奖节目。
戏曲和演艺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拳头专业之一,《戏·情》可以说是这两个专业的一次结合和碰撞的硕果,是艺术实践和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产物。由于整个编、排、演工作与学院教学紧密结合,使得《戏·情》从作品选材到形式,其个性和风格与当前小品界某种雷同化的创作倾向迥然有别,因此更具有了自身的鲜明特色和动人魅力。终评中,该剧透出的越剧的唯美与写意让许多专家和同行表示感叹,其颂扬和传递的对戏曲艺术的执着精神更是令人感动。高高悬挂半空的一件巨大的戏服浓缩成了一个戏曲艺术的符号,当最后这件戏服在天幕上幻化成无数件小戏服时,象征的是戏曲艺术的代代传承、延续和老一辈艺术家们的桃李满天下。剧本杂志社主编温大勇先生这样评价道:“艺术院校的作品在浮躁的社会中依然保持对艺术的严谨追求,还能沉下心来做艺术类型、样式的探索与创新,而且颂扬的是人的一种精神和文化,尤其难能可贵。”
自接到大赛通知以来,我院高度重视,科研处、戏剧系、实践部等部门群策群力,认真准备,积极参赛。由于大赛初期报送的参评作品以剧本为主,因此早在上学期伊始,即由科研处牵头,发动学院师生参加剧本的征集和甄选工作。全院共征集师生原创剧本12个,经评审,5个剧本被确定参加初评,其中,4个为教师创作,1个为学生创作。而后,3个作品入围全国复评,占浙江省进入复评作品半数以上。学院陆续召开作品加工会和作品修改会,邀请专家和编创人员对入围作品进行反复修改和论证,精益求精。经过半载精心打磨和数月辛勤排练,《戏·情》不负众望,从众多复评作品中脱颖而出,顺利入围决赛。在参加决赛的36个小品节目中,《戏·情》以其独特的构思、新颖的样式和出色的表演在专业组总分中排名第七,荣获优秀入选剧目奖。
该剧编剧和导演、戏剧系专业教师荆芳谈到,这个作品最早的构思出现在一次学生毕业演出中,其创作初衷源于戏曲表演领域的后辈对前辈艺人对艺术的执着精神的纪念和颂扬,进行的是一种艺术样式上的探索。在学院“以教学为中心,以创作科研为两翼”的浓厚氛围中,教师从事创作有了更好的平台和条件。同时,戏剧系非常鼓励和提倡教师进行创作,要求在平时学生的毕业作品中就要渗透这些创作。在学院和系部的重视和关怀下,这个作品才得以诞生和获奖。戏剧系主任支涛表示,在全国尤其是专业团体强手林立的比赛中,能够进入全国专业组第七名,对戏剧系而言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促进。步入全国小品创作氛围,有利于戏剧系今后在专业创作上的知己知彼。作为一个专业系部,戏剧系将在探索和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扎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