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为总认为,要从“文化”的角度审视戏曲尤其是昆曲。昆曲之所以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就是因为它的文化积淀。
朱为总首先介绍了浙江与戏曲的渊源。浙江是南戏的发源地,也是元杂剧南移的创作演出中心,钱塘江流域更是传奇时期昆剧的主要流行地。昆剧全盛时期流布浙江各地,以钱塘江为界分为“正昆”和“草昆”,并与各地方剧种相结合,至今在浙江各地方剧种中仍可见可听,越剧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接着,他依次向同学们讲述了昆剧的形成、昆剧的“脚色”及其五大类型生、旦、净、末、丑和昆剧的舞台特色。昆台演出,其舞台表演总体是追求一种含蓄、清雅、平和的风格,它与中国文人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情趣,以及崇尚雅趣自然、质朴天成的理想境界是十分契合的。因此,在这种总体风格的规范下,昆班的演员,不论生、旦、净、末、丑,其表演风格主要讲究的是“雅”。雅的第一要义是书卷气。第二层涵义是强调表演的规范性和舞台技艺的“诗意化”,引诗(情)入剧、引画(意)入剧、引书法入剧。
昆剧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朱为总说,在台北,看昆剧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我们的学生也要多关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