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遥远的古代,“和”便已成为人们梦寐的追求。如今,“构建和谐社会”更是成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我国现阶段为何要致力构建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又该如何合理建设和谐社会?来自绍兴文理学院的梁涌教授为我院师生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思想政治课。应我院思政教研室邀请,4月29日晚,绍兴文理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长、法学院院长、社科部主任梁涌教授在我院图信中心报告厅为艺院学子作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讲座。在宣教处处长马向东简短而郑重介绍、欢迎之后,来自学院思政教研室的教师以及各系同学认真听取了梁教授的讲座。
讲座围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三个方面展开,两个多小时里,梁教授绘声绘色娓娓道来。
世纪之交,我国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中,我国社会总体是和谐的,但也出现了一些矛盾。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在这个特殊时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果解决得好,我国发展将更加突飞猛进;处理得不好,则将遭遇“瓶颈”,长期动荡,甚至倒退。由于近年来我国存在重经济、轻服务,各种贴近民生的社会问题如就医难、上学难、城乡差距、分配不公等接连出现,这些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主要群体弱势化、精英群体结盟等这些状况下,社会矛盾错综复杂,这些问题若解决不好,经济建设就会慢下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解决社会问题,使社会更加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这样应运而生。
“创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虽已耳熟能详,却真正少有人去探究其中深意,在梁教授的点拨之下,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继续了解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
梁教授认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是社会要有更多的包容性、宽容性。现代社会是个公平社会、多元社会。不同群体的生活、思维方式都不一样,若强求一律,社会将难以发展。在从前的一元社会中,人们的追求是单一的,但只有如今的多元化社会,才是进步的,发展的,而这样的一个社会,就需要有一种宽容精神,包容精神,若没有,我们的社会就没有了共性,没有了自由。而允许这些差异存在的同时,也要尊重差异的存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综上所述,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梁教授归纳了三点,即“宽容、公正、亲和”。而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梁教授简单谈了三点:对利益关系要进行整合;理顺社会治理的机构;进行凝聚力的重塑,即文化的整合、价值追求的整合等。
讲座结束后,谈到在我院开展这次主题讲座的意义,梁教授对记者说,他希望这样的一个讲座可以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引起同学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并能够触发同学们的灵感,打开思考的门户,深入地去思考问题。
文管系06社文班的尹同学的感想无疑契合了梁教授的心愿,她说,听了这个讲座,她觉得受益匪浅,从中可以借鉴到很多有用的理念,比如宽容、亲和等思想,在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这些将有助于她和同学们去构建属和谐校园、和谐寝室、和谐家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