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学生创业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勃然兴起。
由于目前大学生的社会就业压力较大,为响应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倡导,为提高在校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我院在实验剧场一楼设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提供了一个实践、创新的平台。
负责“大学生创业园”的是学生处副处长夏开堂,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这个项目开展的过程。去年年底,音乐系学生余水菊根据艺术专业学生的需求向学院提出了自主创业的报告,这一方案与学院的想法不谋而合。随后,学院对该同学提出的方案进行了认真评估,并肯定了它的可行性,又在场地租金上给予了最大的优惠,在营业执照、行业经营项目和装修上也给予指导和帮助。经过一个多月的营业,学院师生都对该生的创业实体很支持。至今,我院“大学生创业园”的第一家店铺运行正常,无亏损现象。
夏开堂还透露,学院将以该项目作为突破口,通过扩大“创业园”的经营面积,在租金、营业执照等方面给予优惠,以吸引更多本校大学生加入,带动大学生创业能力。学院还将以创业带动就业,并鼓励大学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相应地,夏开堂对有意向加入“大学生创业园”的学生提出了几点要求:首先,加入的学生必须是我院在校大学生或应届毕业生;其次,经营项目需与所学专业有关联;此外,学生需提交一份详尽的可行性经营方案。当然,如果学生自己创业成功了,可通过雇佣、入股等方式带动在校学生一起创业,为我院学生提供更多机会。他还特别指出,我院的“大学生创业园”是真正的营业实体,有营业执照和营业许可证,学院选择目标和要求相对较高,创业风险性更小。这样做,既促进了就业,保证了大学生从学院到社会形成无缝接轨,也是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经营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能力锻炼。
学院常务副院长张鸿雁对此也有同样的感受。他提倡让学生更多接触市场和社会。他表示,看了余水菊同学的方案后,感到颇为欣慰。他认为学院应该有学生站出来敢于面对市场、勇于探索,不管成功或失败,这都为学生日后工作的起飞建立了平台。
记者随后走访了“大学生创业园”第一家店铺创始人余水菊的“艺之舞服饰店”。余水菊向我们讲述了创业想法的来源:作为2005级音乐表演声乐班的班长,三年来该班演出的服饰都是由她负责向服装店租借,感觉到每次借服装路程太远不够方便,借的服饰也不够新,归还时间也过于仓促。于是,她想到了这一方案,面向社会供应演出服装、礼服、鲜花、摄影、化妆、会场布置等服务。一路走来,她既品尝到了创业的艰辛,也学到了很多经验。店铺开张一个月来,收益不错。余水菊说,她特别感谢学院领导以及广大师生的支持和帮助,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办好这家店,为学院的各项演出提供优惠,以回报母校。
摄影:陈一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