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炎热的暑期,一个号令全省优秀青年戏曲武生的“集结号”,在盖叫天故居燕南寄庐响起。8月11日上午,来自省内各地京、昆、绍、婺、瓯等剧种专业剧团的20名青年武生演员,汇聚在这里,参加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第四期全省青年表演人才高级研修班(武生班)开学典礼。此前,全体学员在盖叫天墓举行了简短的祭拜仪式。
本期研修班是浙江省文化厅“新松计划”的继续,此项工程旨在培养全省优秀舞台表演艺术人才。自2006年始,已连续三年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成功举办了戏曲小生、戏曲花旦、戏曲老生三期高级研修班,适逢今年是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盖叫天诞辰120周年,举办戏曲武生高级研修班,便显出尤为深刻的意义。因此本期培训班还有一个名字叫“盖叫天表演艺术”高级研修班。参训学员均为各地剧团新一代武生骨干和重点培养对象。
省文化厅副厅长赵和平,我院党委书记林国荣、院长何志云等领导,盖老孙子、盖派传人、浙江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张善麟,京剧表演艺术家、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名誉院长孙毓敏等嘉宾出席开学典礼。厅艺术处处长尤炳秋主持典礼。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杭州日报等多家媒体到场采访。
赵和平在讲话中表示,戏曲人才培养计划取名“新松计划”,引自杜甫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寓意为希望年轻的优秀人才像小小松树那样尽快成长,早日成为高耸云天的大树。2008年是举国上下为之瞩目和欢庆的奥运之年,同时,也是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江南活武松”盖叫天先生诞辰120周年。盖叫天先生不仅是“武生泰斗”,也是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大师。盖老长期生活在杭州,给浙江文化艺术界特别是戏曲界留下了很多佳话。我们不仅要传承盖派的杰出技艺,更要弘扬他“活到老,学到老”的优秀艺德。学无止境,艺海无涯,当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才辈出,要做好文艺工作,必须具有过人的真才实学,要具有盖老那股“学到老”和“练死了,演活了”的精神。他希望学员们既秉承盖老精神,又充分发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林国荣在致词中说,2006年以来,浙江省文化厅实施了旨在推动和加强我省青年艺术创作、表演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松计划”,至今,学院承办的全省青年戏曲表演人才高级研修班已是第四届。他代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对各位学员的到来表示诚挚的祝贺和欢迎。他表示,今年是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盖叫天诞辰120周年,为了缅怀盖老的杰出艺术成就,以传承“盖派”精湛技艺,弘扬盖老的高尚品德为主线,使得这次全省青年表演人才(戏曲武生)高级研修班意义非比寻常。“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是对盖老的真实写照和最好评价。“练死了,演活了”体现了盖老在困苦之中不断磨砺探索、勇于追求的可贵精神。他说,盖老曾在艺校长期任教,不仅是桃李满园的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盖老弘扬了中国戏曲艺术的优秀传统,数十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艺术实践,勤学苦练,积极探索,终于开创了独具一格的“盖派”表演艺术。他希望学员们珍惜机会,努力学习真本领,传承戏曲艺术薪火。
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和学员代表也分别作了发言,表示办好研修班的共同愿望和信心。
开学典礼后,学员们在张善麟的引领下,参观了盖老故居。到过盖老故居多次的学员们,这次的参观心得和感受一定是独特的。张善麟带着学员们,每到一处,边讲解,边演示,大到学艺练功,小到一件艺术品,盖老生前的艺术精神、生活经历和有趣故事在这里深切地印入这群年轻武生们的心中。参观过程中,兴致所至,师生们还在盖老铜像前模仿起了武功造型姿势。
张善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戏曲武生是所有戏曲行当里最苦最累的一个行当,并且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当年盖叫天就是在表演时摔断了手臂,后来接反了,还自己敲骨重接。因为太苦太累,现在拜师学武生的年轻人比以前少了,戏曲武生演员比较缺乏。如果求学者没有坚定的意志,一般不敢轻易收为弟子。对于这次入选研修班的20名学员,张善麟充满期待。他认为他们是各个剧团最优秀的武生演员,有功底,有热情,有志向,自己会毫无保留地把盖叫天的代表作《狮子楼》教授给他们,希望他们真正学好,把盖派艺术传承下去。
据悉,本期研修班将有盖派传人张善麟主教剧目《狮子楼》,天津青年京剧团一级演员王立军主教剧目《夜奔》,孙毓敏主讲《戏曲人应有的责任意识》,央视主持人白燕升主讲《上台有戏,下台没戏》,盖老孙女、我院组织人事处调研员张明珠主讲《记忆中的爷爷盖叫天》,戏剧理论家沈祖安、台湾戏曲理论家刘慧芬、新疆话剧团团长仲良也将前来授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