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比较内敛,不轻易在大庭广众下宣泄自己的情感,但那天我泪流满面。其实一直认为这个词夸张矫情做作,因此很少用它,直到那一天在灾区某职高给学生做震后团体心理辅导时,在那个勉强可用的食堂大厅里,在和同学们经历了再一次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展望时,在感同身受地听着同学们的故事时,终于在最后和一百名经历地震的同学们共同表演手语歌《感恩的心》的那一刹那,我哭了。我这才相信,一个人是可以泪流满面的。
回到杭州已有近一个月,但当我和别人说起这事时,却发现很少有共鸣。想想离开了那个特定的环境,理解自然会少的。于是在写这一段感悟的时候,我特地把“泪流满面”这个词放大写了好几遍,久久地盯着它看,最后逐渐确认,其实再没有什么词比它更真诚、更感人、更能表达我的心声了,这才郑重地把它写在纸上。
在支教的日子里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个让我们不能呼吸的当地的一所中学——这是温总理到过的地方。据说当温总理到达时,在场的家长、老师都哭着下跪了,总理也哭了。
校舍背山而建,这是一个寂静的山谷。当我们脚踏在这片土地上时,这里已经是一片平地了。只有校园内的那几棵枝条舒展、树荫浓郁的大树,还伫立在那里记录着这个学校曾经的古朴。在这里虽然不像城市学校那般气派、豪华,却刻着那个年代村镇学校的印记。
这里的天空湛蓝,这里的阳光灿烂。想象原来这时候,本应该有许多孩子在校园里,抑或是在宿舍里。而现在,宿舍不在了,变成了一片巨大而空洞的废墟。
离学校不远处的山腰上,埋葬着遇难孩子们的幼小身躯。入口处那幅黑色的挽联和依然在坟前伤心欲绝的遇难学生家长的哭泣声,让我们一遍遍地感受着那个悲痛的场景。
应该说来之前我是有思想准备的,甚至我还看了这个中学那个坟场的照片,拿我们专业术语来说已经是“脱过敏”了的。我以为我可以承受,但是站在下面,我却无力再向上走,泪水止不住地奔流,我来不及拿纸巾,只能用手擦拭着眼泪。看着同行队员们走向坟场的脚步渐渐远去时,我独自站在山脚下,痛彻心扉地默默鞠了三次躬,任泪水在脸上奔泻。
语言是难以描述此刻我们的心痛的,在这里就连“男儿有泪不轻弹”这句古语,也脆弱得不堪一击。校园建设组的叶处长、教育部下派的李同志、还有幽默诙谐的男队员们在这一刻都……
2008年的泪水似乎来得特别容易。年初的雪灾,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冰雪,还有满腔热泪;奥运的圣火传递,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火炬手矫健的身影,还有那一声声“中国加油!”背后的热泪盈眶;地震惨不忍睹的画面,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家破人亡,还有那些被感动的泪流满面。
我以为当我们无比悲伤的时候是可以泪流满面的,因为这个词除去悲伤以外,还有更深广的意蕴。这中间有为亲人担心哭泣的泪水;有为凯旋高兴的泪水;也有为祖国祈福激动的泪水。就像那句“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的歌词一样,在灾难中它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是人间的大美,它让我们真诚善良并学会悲悯和感动,它让我们勇于面对并学会自强和奋斗。
一次次的泪流满面,一次次的泪流满面,让这些感动的泪水为中国在苦难之后的涅槃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