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 传承接力越剧小百花期待再度盛放

来源:宣教处 作者:杨晓浤 发布时间:2008-09-09

98下午,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小剧场,2008戏曲表演(越剧方向)小百花班举行开班仪式暨开学典礼。合作双方——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希望通过该班,传承与发展越剧艺术,培养优秀越剧表演人才,在当下社会环境中探索出一种既有别于古老的师徒制和戏班制、又不同于现代艺术教育模式的传统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越剧艺术接力棒的交接传递

 

当天,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出席开班仪式,他回眸越剧百年历程,展望越剧未来发展,希望“小百花班”的学子们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承担起传承越剧艺术的重任,让新一代小百花在这里脱颖而出,扬帆起航,成就一生的事业,演绎一生辉煌。”

茅威涛阐释了本届“小百花班”的意义,“代祖师爷传艺,替祖师爷传道”,培养新一代坚守越剧道路、传承越剧文脉的继承人。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求索,打好艺术基础,拓展艺术层面,提升文化素质,“习点禅、练点静”,把越剧当成人生理想和艺术追求。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院长何志云寄语学子,要发扬盖叫天老先生‘练死了,演活了’精神,刻苦训练、耐得住寂寞;让创造力、创新精神成为艺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同时要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与底蕴。“小百花”越剧表演班不仅仅培养普通演员,更是培养一代大师的宽广舞台”,“跳出做一名普通越剧演员的局限,具有更高的眼界与气度,在‘小百花’越剧团乃至中国戏曲事业中开辟新天地。”

著名戏剧理论家沈祖安语重心长,以“拨火传薪、把握今天,开拓未来”作为祝福语,对院团双方的携手合作予以盛赞,并深深鞠躬表示感谢,感动了现场每一个人。92岁高龄的原浙江文化局副局长、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首任团长史行特地从接受治疗的医院赶到现场。老人感慨万千,深情寄语,从当初选拔原生代“小百花”所定下的“普选、广育、精挑、严训”八字方针到“小百花”的脱颖而出、走向全国、风靡海内外,他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成长经历勉励“小百花班”学子,“尊重老师,继承传统,超越传统,为浙江越剧事业的发展创造辉煌”。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林国荣、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尤柄秋等领导,著名戏曲导演杨小青、著名越剧作曲家胡梦桥和董柯娣、陈辉玲等“小百花”原生代演员莅临现场,周冠均等老师现场接受了“小百花班”的聘书。

时光转瞬,弹指一挥间。历史,往往呈现出惊人相似的一幕。二十六年前,1982年的10月,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前身浙江艺术学校中, 28名从全省400多名学员和演员中层层选拔而来的年轻学员济济一堂,聆听前辈的教诲,接受强化集训,成为“小百花”原生代演员。时至今日,她们中的很多名字我们都已耳熟能详,茅威涛、董柯娣、陈辉玲……二十六年后,同样在这个孕育硕果的金秋季节,25位从全省500多名报名者中通过层层精选、平均年龄16岁的年轻学子聚集在这所学院,一张张年轻面庞与“小百花”原生代演员交相辉映。二十六年后的今天,她们来到这里,因为同样的热爱,因为同样的理想,传承越剧艺术,发展越剧事业。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越剧艺术发展传承的这根接力棒,将在文化传承、艺术创新的道路上,实现顺利交接。

 

专业院团和艺术院校的强强联手

 

2008年伊始之际,寒冬冰雪覆盖大地。面对现代化建设对高技能艺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和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主动谋求与行业对接,连续举办三次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工作恳谈会。冲寒踏雪来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参加研讨会的人群中就有“小百花”负责人的身影。26年过去了,依然坚守在越剧舞台上的“小百花”原生代演员们转身回眸,越剧艺术传承该如何代代传递?“小百花”领军者与学院领导目光碰撞,一个灵感的火花在双方眼中点亮。办一个班,一个培养越剧表演艺术人才的班,用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条培养符合当代需求的传统艺术承递者的创新之路。 

越剧表演专业既是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一个传统专业,也是学院的重点专业。从浙江艺术学校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50多年越剧表演教育教学深厚的传统积淀,成为越剧表演教育教学进一步改革创新的深厚土壤。在发展历程中,学院大胆革新、开拓进取,成为了全国同类艺术院校中的佼佼者,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省文化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院的越剧表演专业更是作为省级重点专业,顺应高等教育的要求,在新世纪教改项目、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其中《越剧唱腔》还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不久前,学院被评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并在浙江省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拥有其浓墨重彩的一笔。探讨越剧表演艺术人才培养,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对学院而言,责无旁贷。这次联合办班,既是学院一项高瞻远瞩的举措,更是一次锐意创新的进取。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以青春气息、优秀剧目和精彩演技令万千观众为之倾倒,它的崛起也同样引领着新时期越剧艺术的再度振兴。以茅威涛为代表的越剧新锐推动着“小百花”二十多年的改革创新,使越剧创作、表演展现出现代的形态与活力,在越剧百年史上写下绚烂的一章,形成了中国戏剧界一面鲜明的旗帜。现在,从小百花现象到广为戏剧界所肯定的小百花精神,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演出团体的范畴,而是成为浙江地域文化艺术多功能多方位开拓的交流和实践基地。同时,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不仅对现代艺术表演人才有着自己的需求,对怎样更好培养合格的、优秀的人才,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其独到的体会。这次合作办班,对于已经是学院特聘教授的茅威涛和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无疑是又一次激流勇进的拼搏奋战

诚如沈祖安所说,“这次强强合作,双方的互助与互补将实现双赢,在不久的将来,定能涌现出一批品学兼优的出色的越剧事业接班人。”

 

越剧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创新

 

朝气勃发、欣欣向荣的3月,“小百花班”的招生工作在浙江省全面展开,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和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共同承担的招生工作组,对全省近500名报名者进行了严格的筛选。87人进入第二轮笔试和面试,最终,25名成绩优秀的考生被录取进入首届“小百花班”。未来的5年中,她们除享受院方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各项扶持和奖励政策外,还将享受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提供的学费减免和普及率达60%80%的越剧专项奖学金的定向优惠待遇,毕业后该班中的优秀艺术人才将直接由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录用。

招生期间,“小百花班”主办双方多次召开“人才培养计划研讨会”,为该班的建设进行一系列紧锣密鼓地研讨和筹备。双方一致认为,“小百花班”将不同于学院其他普通教学班,采取独特的运作方式,由双方抽调专人组成管理机构,实现财政和教学的相对独立,保证培养经费的合理运用;在教育教学方面,该班设立专门的教研组,由专人进行负责,设定严格规范的教学大纲,并专聘有丰富艺术教育经验的专家担任教学主管、顾问,务求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两年级后,优秀学员还将被选拔进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实习,增加舞台实践经验;同时,“小百花班”将以现代的教育手段加强学生“德、艺”双重教育,探索一条全新的文化素质和艺术品德教育之路。

在随后的学习中,该班教学模式将有别于古老的师徒制和戏班制,又不同于现代艺术教育模式的传统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专业艺术院团和专业艺术院校的优势,在培养过程中兼顾专业技术训练、综合素质教学和舞台艺术实践,走一条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创新之路。同时,通过整合院团资源,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主动介入学院的教育教学,越剧改革创新的阵地也得以延伸,以艺术实践和艺术教育相互融合,将在越剧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进而为全国戏曲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提供示范意义。

 

走过百年,越剧艺术青春依旧;跨越千载,中国戏曲魅力仍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风,为戏曲艺术传承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条件。但我们也同样看到,在戏曲艺术日益退出大众舞台的当代,戏曲依然面临边缘化的际遇,剧种普遍遭遇发展瓶颈。如果说,26年前“小百花”的崛起让我们看到了越剧在新时期的振兴和蓬勃,那么,今天“小百花班”的开班,或许能为越剧艺术的后百年传承与发展带来某些新的启迪。

hspace=0

hspace=0

hspace=0

hspace=0

hspace=0

hspace=0

hspace=0

hspac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