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金记

来源:音乐系07声乐直升班 作者:朱晶晶 发布时间:2008-10-20

    10月15,我们14名同学在史长虹老师和姚红老师的带领下,到浙江工业大学师生活动中心参加了浙江省首届大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的决赛,并荣获金奖。在这闪亮的光环背后,我参与并见证了大家所付出的辛劳与努力。
    
从最开始的海选,到最后的决赛,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给了我们最为坚强的支持与鼓励。姚老师夜以继日地陪着我们练习,给我们辅导。从她那诚挚的眼光中,我看到了她对我们的希望与决心。这场比赛中,由吴戈和王丹妮俩人朗诵《清明雨》,是由邵燕祥写的一首回顾祖国历史、歌颂当今中国大地、展望祖国未来的一首史诗。在他俩的身后,有12位学生参与伴唱与伴舞,声势颇为壮观。从最初的编舞与合唱,姚老师都亲历亲为,更有黄明智、郭义江、史长虹等老师的亲临指导。由于海选需要将录制好的碟片送审,为了达到要求,我们在实验剧场里彩排数十次。每个演员穿着演出服,在强烈的灯光下排练,一排就是半天,灯光师为我们不断对光,在反复修改下,在我们确信不会出现任何纰漏才开始录制。录制结束时,虽然大家都疲惫不堪,但从同学和老师的汗水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什么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久之后,事实证明,我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喜讯传来,我们在众多的海选队伍中,脱颖而出,冲进了决赛。从那一刻开始,我们知道,真正的挑战来了。
    
挑战意味着我们更需要辛苦的排练,也意味着在排练的过程中,每个人需要拿出最坚强最团结的一面。出于决赛的需要,我们改变了服装及编舞,在越练越精的队伍中,同学们的状态也渐渐进入最佳,对比赛的决心也越来越大。而姚老师在细节上的细心是我们始料不及的:细小到一个舞步的走位,一个眼神,一个节拍她都会提出要求。她反复告诉我们一句话:我们是专业的,要拿出专业的水准,让大家看看我们艺术学院的风采。面对她的自信,我们从开始对比赛的恐慌,转换为对比赛的期望。我们甚至认为,我们是最棒的,我们就是为夺金而去。
    
比赛的一天终于来了,14名同学和老师早上820从学校出发,直奔比赛场而去。一路上,为给我们减轻压力,史老师沿途跟我们聊天,并向我们介绍西湖边的各个景点,车内呈现出一片老师和同学们交谈甚欢的场景,通过一路的交流,使同学们看到了老师们平易近人和可爱的一面,更增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经过40多分钟的车程,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到达了目的地。进入到现场,我们未做任何休息,马上进入到了紧张的走台中去。由于舞台的设计与我们当初的设想有出入,姚老师又开始为我们的队形忙碌起来,直到一遍遍的演戏之后,才确定了比赛方案。
    
同学们在忙碌的同时,前来助阵的各位老师也分别为赛前工作做最后紧张的准备,并不时对我们报以鼓励的微笑,使每个同学心中都感动万分。中午吃过简单的便当和休息后,同学们开始化妆换服装,准备着最后一搏。那时,姚老师说了一句话,把我们都逗乐了,她说:“不拿到金奖,我们就赖着不走了。”这是多么大的自信啊,同时也是对我们的最佳鼓励,此时的我们已经对这场比赛抱着前所未有的自信。
    
漫长的等待终于过去了,当夜幕降临,当同学穿着素净的连衣裙出现在舞台上时,我们学校的同学们在台下疯狂地为我们呐喊助威,我们台上的同学则心潮澎湃。随着吴戈、王丹妮的朗诵,随着时而温柔时而强烈的灯光,随着音乐时而舒缓时而紧张的变换,同学们以最佳的姿态,赢得了台下连绵不息的掌声。谢幕后,姚老师来到后台,面对我们迫切而询问的眼光,她抑压着激动的情绪,缓缓开口说道:“同学们,你们是我的骄傲,在我的眼里,你们是最棒的,这场比赛,你们是最出色的。”顿时,后台一片欢呼……
    
最终的结果在不久后便公布出来,从评委的打分中,我们知道我们得到了评委的认可。就这样,我们在12支队伍中,再一次脱颖而出,为我们学校再添一尊金奖水晶杯。
   
同学们在高呼胜利的同时,更是在舞台的中央留下这具有意义一刻的照片。从每位同学的笑脸中,我似乎看到了这世上最美的画面……

    后记:在发稿之前,史老师告诉我,我们即将代表浙江省高校参加全国比赛,将前往北京与各路高手进行巅峰对决,这无疑又是一个大好的消息。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庆幸自己参与到了其中的全部过程。我相信,在学校的支持下,在众多老师和同学共同的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是会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北京的最高领奖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