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已露尖尖角

来源:院学生记者团 作者:魏 榕 发布时间:2008-11-30

    111309届毕业生吴戈、毕旗雯独唱音乐会在学院音乐厅举办。动听的歌声,热情的掌声,簇拥的鲜花,构成了晚会的全部内容,也给学校和他们的专业指导杨晓亮老师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从外国名曲《请你到窗前来吧》、《哈巴涅拉舞曲》到我们耳熟能详的《打起手鼓唱起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明亮丰满、轻松圆润的声音静谧悠扬,甜美的音色、变化的旋律欢快流畅,演出晚会不时响起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在演出过程中,他们的指导老师杨晓亮一直在台下安静聆听,直到吴戈以一曲《延安颂》结束了音乐会,他才微笑着走上舞台,为他的歌声鼓掌。

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有重要影响.。吴戈出生在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父亲从事声乐,母亲从事舞蹈,早在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发现了安静的吴戈喜欢唱歌跳舞,小学二年级的吴戈就被送去学习声乐,孩提时代的他,稚气未脱就已经踏入艺术的殿堂,接受艺术的教育和熏陶。在家庭良好环境的影响和培养下,吴戈顺利进入了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附中声乐班,师承杨晓亮老师学习声乐,一过就是四年。最初吴戈学习的是男高音,后来觉得更适合男中音,便转了声部,学习男中音,而男中音是所有声部里最难学的,所以练习的人少之又少,但吴戈却从没有想过放弃,他独自享受着学习过程中的寂寞,认真学习,刻苦训练。而毕旗雯的父亲从事银行职业而母亲则是一名公务员,在教育毕旗雯这件事上,父母的观点是一致的,也是与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的,那就是盼望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且尽量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较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当他们发现毕旗雯有音乐方面的天赋后,便请教相关的专业人士,经过分析和讨论,在她八岁的时候,就拜师开始的声乐的学习,一学就是八年,初中毕业后进入附中学习。

人们只欣赏或赞叹成功者的辉煌和精彩,却不知道这成功的背后也是一种意志和耐力的坚持。吴戈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从来都是认真而执著,从来都是坚持而用心。在这个市场经济发达的社会里,人们更多地追求一种快餐式的文化,能够静下心来学习那些底蕴深厚,难度较高的美声的人并不多,因为这种唱法对声音要进行了重新塑造,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声音并不同于平常的发声方法,而是要经过长期的努力训练才能达到演唱要求。当高音时,要求演唱者不用强烈的气息来冲击,而要用非常自然、柔美的发声方法,从丹田的位置发出气息,经过一条顺畅的通道,使声音从头的上部自由地放送出来,达到一种浑厚、圆润,穿透力很强的效果,因此练习的难度很大。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

毕旗雯同样遇到了很多很多的挫折。美声唱的好,记好歌词是关键。而在最初的学习中,这也成了她最大的问题,唱歌是一门时间艺术,要求歌者妥善的处理歌词,节奏与气息之间的关系。在附中杨晓亮老师耐心,细致入微的讲解和纠正之下,她一遍遍不知疲倦地训练,一天天不知劳累地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渐渐克服了歌词方面的问题,也掌握了发声方面的艺术,现在的毕旗雯的唱歌技巧正逐渐走向成熟。

他们两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当在学习与练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能够与父母亲畅通无阻地交流思想,他们的父母亲总会和他一起讨论,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鼓励他勇敢的在艺术这条路上走下去。这也是所有成功学生的一个充分条件,那就是父母的支持和鼓励。

吴戈和毕旗雯不仅在艺术是这样努力的,在追求思想的进步上也是有着明确追求的,他相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信党的理想信念,在学校他积极报名参加了党校学习班,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党的创新理论。正如吴戈自己所说的:“我们这个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一步步有了在翻地覆的变化,才有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改革开放把中国带上了一条走上幸福的康庄大道,而身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首先必须要爱国,只有这样才能明确为什么而学习,也才能在将来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这些话中不难看出吴戈不仅是一个在艺术上有成就的人,更是一个在思想上成熟的人。

当问到他们两人对于毕业后的打算,毕旗雯侃侃而谈,她说她想要继续考学深造,比起唱歌来她更想要学习钢琴,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家。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吴戈和毕旗雯已经从五年前那个上台的那个青涩学生模样成长为有着更加成熟稳重、灵气十足的青年学生了。我们期待他们在今后的的成长道路上有更大的发展,就像老师说的,用发展的眼光看吴戈、毕旗雯,他们的前途一定会为母校增添光彩,一定也会为他们的未来谱写精彩。

hspace=0

hspace=0

hspace=0

hspace=0

hspace=0

hspace=0

hspace=0

hspace=0

hspac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