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今天的新闻 记录明天的历史

来源:院学生记者团 作者:学生记者 发布时间:2008-11-04

灯光璀璨,空气中充满了温馨的气息……1030日下午五点在学院一号楼三楼会议室,宣教处老师和60余名学生记者济济一堂。他们中有通过了本次记者团招新笔试和面试的预备成员,也有第五届、第六届记者团的老成员,这是迄今为止我院学生记者团阵容最大的一次会议。

无论来自哪个系哪个班,出于对新闻宣传工作的同一种追求和对文学的同一种热爱,他们聚集到学生记者团这个大家庭中。团长施晴蓓作总结,带领大家一同回眸了近两年来学生记者团的工作情况。两年来,院学生记者团成员直接参与了2007年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情系磐安,共创和谐”2007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学院“综合演出季”、我院奥运火炬手绍兴传递活动、2008年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重要活动以及学院内部的大小活动的宣传报道。长期以来,在宣教处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关怀下,记者团在我院新闻工作方面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受到学院领导和师生的肯定与表扬,自身影响力也在不断地扩大。“前两天接到一个电话,是118日王啸坤‘西湖向右’杭州演唱会有关负责人打来的,她邀请我们记者团到演唱会现场观看王啸坤演出,并为他做相关宣传……”施晴蓓这几句话着实让在场成员感到不小的惊喜,原来,记者团的影响力已传到校外。听着团长侃侃讲述着记者团这几年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进步,鼓舞着每一位付出过努力的老成员,也激励着刚加入的预备成员。

“加入记者团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者多得,每采用一篇报道和一张照片就会有相应的稿酬,具体则要看个人的努力程度……”副团长李骏杰风趣地说,脸上还带着一丝笑意。“一年来我最大的工作体会就是记者比别人做的要更多,演出时不是悠闲地观看台上的节目,而是带着写作任务进行思考,还要深入幕后去挖掘幕后消息。当然,收获也比别人多。”这是采访组老成员申屠军龙对记者这份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也使得现场的预备成员更明确了对记者的概念。

几位骨干的成长和体会更是记者团成长的有力证明。宣教处处长马向东十分欣喜:“从第一届成立时的9个人到现在的不断壮大,记者团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团’,为学院新闻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学生记者团一直是我引以为傲的。”随后,老师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大家笑谈了作为记者“多管闲事”的重要性,“做一名记者最重要的应该就要善于发现身边的事物。”两位指导教师也欣慰地说:“曾经的你们青涩稚嫩,如今已能从容不迫侃侃而谈,曾经的你们为写一篇报道发愁,现在已是文思如泉涌。收获,往往来自于不懈努力和勤奋刻苦,老师以你们为荣……希望预备成员向他们学习,在接下来这段时间迅速成长,顺利通过考核期。”简短的几句话,却是记者团所有老成员的最大肯定。

 “接下来一个月是所有预备成员的考核期。希望大家能够主动地发掘身边的新闻事件,积极投稿,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团长施晴蓓向大家说明了预备成员在考核期的努力方向。还没等团长讲完话,某位编辑组同学就迫不及待地问:“编辑组只能帮采访组的同学修改稿子吗?可不可以自己写报道?”海报摄影组的沈承润也问:“我可不可以也为自己拍的照片写报道?”“当然可以,非常欢迎!我们一向来都鼓励大家动笔写稿!”团长肯定地回答。 “我相信老成员会一如既往地拥护我们的记者团,新人们也会为了实现心中梦想而努力,记者团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记住我们的团训:深入今天的新闻,记录明天的历史。记住我们的宗旨:言人言己。记住我们的口号:记者团是最棒的!”

“真好,今晚有稿子能写咯!”“你写好的稿子我来帮你修改吧?”这是会后采访组预备成员彭佳和编辑组徐肖瑜的对话。2008级文管班的徐昊是编辑组预备成员,他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说实话开这个会议之前,我对记者团还不是很了解,也还没有感受到这个集体的温暖和团结。但是现在,我会为这个大家庭、为自己的文字梦想积极努力。我会牢牢记住,自己是这个集体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