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还在重温昨日芭蕾舞者的神秘与优雅时,
一走进剧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舞台上用泡沫塑料制成的背景:土黄的颜色,雕刻着抗战英雄前仆后继的身影,它默默地矗立在舞台的中央,显得如此庄严与肃穆,仿佛在低低诉说着新中国成立前那段血雨腥风。当聚光灯在舞台上亮起,雷鸣般的掌声如一朵又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在每一个地方绽放、响起,没有约定,有的只是对舞台艺术的热切期盼。如果你不经意间让视线环绕剧场一周,你会发现不要说座位,就连过道、最后一排座位席的后面,也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群,甚至开场后,仍旧有不少人还希望能步入剧场……
当《激情燃烧的岁月》的歌声飘然而至时,也打开了2008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之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专场演出的帷幕。动人的钢琴伴奏映衬着演唱者们悦耳的声音,显得是那样和谐而富有生气:激情与梦想的碰撞,岁月与青春的燃烧,也让每一个人再一次体会了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主人公的悲欢离合。
伴随着一束追光,男主持人康庄走向舞台中央,流畅的主持词,将革命历史娓娓道来。简单陈述后,一首老一辈革命者的诗歌从他的口中蹦了出来,像是注入了鲜活的生命一般,被朗诵者诠释得淋漓尽致。“他朗诵得真好,真有感情。”“他的主持和中央电视台那些名主持一样精彩。”不用过多的语言修饰,从观众席传出的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赞叹声,便感受了合唱团的另一番迷人魅力——原来合唱乐团的人,唱的和说的一样棒!
除了专业的钢琴师伴奏外,唱歌演员也个个身怀绝技:琵琶、大提琴、小军鼓、竹笛、手风琴等中外乐器和着琴声与歌声一一登场,让大家感受了一把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碰触的火花,原来也如此之绚烂。男声四重唱《喀秋莎》中的演唱者,整齐的绿衣军装,划一的舞蹈动作,如同在音乐的情景剧中一般。其中的一位男演员还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精致的小竹管,跟着音乐,吹起了动听的旋律,如一声声鸟鸣啼破了山野清晨的寂静般,观众们好奇地打量着,轻声地交谈着:“这是什么乐器啊?真好听!”——或许在诧异一根小管子的神奇魔力时,更多的是对乐团演唱者的钦佩与赞叹。
坐在身边的一位才读幼儿班的小朋友,好象对乐团指挥特别感兴趣,一有指挥出场的节目,小家伙便立刻兴奋不已,两只胖乎乎的小手“不安分”的来回挥舞着。她用稚嫩的童声告诉记者:“我长大以后也要像台上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
演出在一曲混声合唱《我的祖国》中结束了,但掌声却一直持续着、持续着……直到演员谢幕完毕,直到最后一位演员离开舞台,直到再也看不见他们的身影,观众们这才带着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离开剧场。短短两个小时,告别了流行音乐的元素,聆听着优美流畅的歌声,让人重新感受了那红色经典的时代。
高雅艺术,让每一个人用心感受、用心感动。


